张良英教授治疗盆腔疼痛症经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良英教授治疗盆腔疼痛症经验

张良英教授治疗盆腔疼痛症经验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5-0001-03 张良英教授为云南省名中医,笔者有幸师承张教授近3年,现将其治疗盆腔疼痛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盆腔疼痛症是指发生于女性盆腔部位,与妇科有关的非周期性的疼痛证。导师张良英教授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慢性盆腔炎及盆腔术后粘连或节育手术后盆腔痛 张良英教授根据4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发现慢性盆腔炎及盆腔术后粘连或节育手术后盆腔痛以“湿热瘀结”为多,她认为妇女在经期或产后若调摄失当,或手术后损伤冲任及胞宫胞络,此时湿热、邪毒最易乘虚而入,蕴积胞宫、胞脉,迁延日久,影响气血运行,便与气血相结而致瘀,最终湿、热挟瘀阻滞冲任,“不通则痛”发为盆腔痛。故治疗应紧紧围绕“湿、热、瘀”,以清热利湿,活血祛瘀为主。而此类患者除下腹疼痛外常常兼见带下量多的症状,故导师治疗此类盆腔痛的经验是内外兼治,增强疗效。 自拟验方消炎Ⅰ号内服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消炎Ⅱ号外洗清热利湿止带。此类患者多症见下腹灼热疼痛或隐隐作痛,反复发作,或伴腰骶胀痛;带下量多黄稠,有臭气,小便短黄;舌质红或边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数。内服方用消炎Ⅰ号:炒黄柏、车前子、茯苓、苡仁、苍术、丹参、莪术、丹皮、炒黄连、枳壳、甘草。方中炒黄柏具有清热解毒与清热燥湿的双重作用为君药;车前子甘寒滑利,利水并能清热,茯苓、苡仁健脾利水渗湿,苍术燥湿健脾,丹参、莪术活血化瘀共为臣药,其中苍术与黄柏组成二妙散,是清热利湿之基础方;丹皮、炒黄连清热解毒,枳壳行气以利于行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则热邪清,湿邪去,瘀血化,腹痛止,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效。若热毒重加连翘、败酱草、紫花地丁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湿重加猪苓、泽泻以加强利水除湿之功;气滞明显加台乌、炒柴胡;腹痛明显加延胡索;瘀血重加生蒲黄、五灵脂。本方偏于苦寒,长期服用易伤脾胃,因此导师强调:(1)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服用;(2)宜与调理脾胃之法交替运用;(3)服药时间宜选择在饭后1 h,不宜空腹服用。 配合消炎Ⅱ号方外洗:地肤子、蛇床子、苦参、黄柏、白鲜皮、土茯苓,清热利湿止带。若白带中查到滴虫、霉菌及其他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病原体,可加花椒杀虫止痒。将以上中药加水煎煮30 min取汁约1000 mL,患者蹲于药液上方趁热先熏外阴,待水温适宜时坐浴10~15 min,最后用药液清洗外阴。研究发现,中药坐浴能改善盆腔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加速炎症产物和细菌毒素的消除和组织修复过程,增强局部组织营养,提高组织再生能力,起到清热解毒,除湿通淋,化瘀止痛,加速炎症吸收等综合作用[2]。 2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盆腔痛 此类盆腔痛患者多有剖宫产或人流手术史,症见下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或肛门坠胀,经期加重,性交疼痛;舌质黯,脉弦或涩;B超或提示子宫腺肌瘤或子宫腺肌症,或有卵巢巧克力囊肿;妇科检查时阴道后穹窿可触及痛性结节,或触及子宫增大,或附件区触及囊肿。导师认为“瘀血阻滞胞宫、冲任”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由于盆腔手术或宫腔手术损伤冲任、胞宫,致血行不畅,瘀血内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瘀则气机不畅而气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发为盆腔痛。经期由于血海充盈,愈发加重血瘀程度,故经期疼痛加重。病久,瘀血积聚为?瘕,发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导师治疗此类盆腔痛的经验在于分期施治,即非经期用自拟验方消异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丹参、莪术、夏枯草、荔枝核、浙贝母、桂枝、黄芪、枳壳、甘草)理气活血,消?散结止痛。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丹参、莪术活血化瘀,其中桃仁性平,川芎、莪术性温,但有性寒之赤芍、丹参相佐,故活血而不动血。莪术与川芎相伍既能行气活血,又能止痛;夏枯草、荔枝核、浙贝母消?散结;枳壳行气;桂枝温通经络,使瘀血得温而行;黄芪补气,血得气之推动则行,同时黄芪配当归为当归补血汤,补益气血以防活血化瘀药耗伤气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攻中有补,使气行瘀化?消而不伤正。若气虚明显者还可加党参。月经期前2~3 d及月经期用痛经Ⅰ号(当归、川芎、芍药、丹参、台乌、枳壳、延胡、五灵脂、桂枝、甘草)理气活血,通经止痛。方中当归为君药,补血活血,又善止痛;延胡辛散温通,赤芍活血祛瘀止痛,二药均是治疗血滞诸痛的要药,共为臣药;川芎、丹参活血化瘀,台乌散寒行气,枳壳理气行滞,以达到气行则血行的目的,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若疼痛为冷痛,伴畏寒肢冷者,加桂枝、炮姜、吴茱萸、炒小茴以温经散寒止痛;若疼痛为坠痛,伴疲乏无力者,加黄芪、升麻以益气升阳举陷;经量多有血块者,加党参、益母草以益气化瘀止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