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建议.docVIP

浅议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浅议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建议摘要:该文从湖北省土地整治的工作现状出发,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 , 建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land of hubei province work present situ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question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的新阶段。十六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湖北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加强土地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高产农田、低丘岗地、重大和示范工程等系列战略,大力推进了土地整治工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和谐湖北”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工作现状 湖北省自1999年正式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根据1998年修改后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整治的重点是开垦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2004年,省委、省政府抓住国家投入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的机遇,及时做出了开展高产农田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规划在“十一五”时期,投入资金100亿元,在全省46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建设一批“设施配套、能排能灌、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标准基本农田和综合生产能力较强的粮食生产基地,争取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根本性转变。短短几年时间,我省土地整治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指导思想实现了由重耕地数量增加向重耕地质量提高转变;工作重点实现了由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为主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转变;资金投入实现了由分散、零星投入向按流域区域、整村整乡集中投入转变;建设内容实现了由单一的农田整治向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突出区域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转变。十多年来,通过开展高产农田建设、血防“兴地灭螺”、三峡库区“移土培肥”、低丘岗地改造、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城乡一体化试点、脱贫奔小康、库区移民安置、“南水北调”汉江沿线重大工程、示范省建设等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82.7亿元,整治土地1607多万亩,新增耕地230万亩,增加粮食产能20亿斤,涉及全省近700个乡镇,惠及农民群众1000余万人,成效显著。 二、取得的成效 (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农业基础。2001年以来,土地整治项目区建成沟渠近12万公里,新建修复排灌泵站9300余座,修建水闸(坝)58500余座,已建成的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排涝标准达到了20年一遇,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已建成的项目区,经受住了2010年特大暴雨的考验,灾毁和损失程度明显低于项目区外的农田。 (二)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土地平整,建设标准化格田,为项目区发展订单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建设提供了条件。各地以土地整治为平台,大力推动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如老河口市在建成的3万亩高产农田项目区种植“珞优8号”水稻新品种,水稻亩均增产200斤以上;宜昌市在低丘岗地改造项目配套完善建设基础设施后,引导龙头企业通过柑橘产业合作组织,连片建设高效生态柑橘园,亩均收入从600元左右达到3000元左右。 (三)整治了农村环境,促进了民生改善。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行迁村腾地和中心村建设。新建农民小区住宅统一规划、整齐美观,实现了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齐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目前,已整治零散村庄800多个,涉及7000余户农民,涌现了仙洪试验区等一大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四)创造了基础条件,助力脱贫致富。将土地整治向山区、贫困地区倾斜,为当地农民达到人均一亩“当家地”、“致富园”创造条件,保障了农民基本生活和生产条件。同时,通过土地整治推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通过低丘岗地改造,各地建设了一大批茶叶、油茶和干鲜果基地,成为当地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