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罗虬《比红儿诗》艺术特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罗虬《比红儿诗》艺术特色

浅谈罗虬《比红儿诗》艺术特色摘 要:在唐代以咏妓女为题材的诗中,罗虬的《比红儿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专咏红儿一人,且数量多至一百首。其中所饱含的深情至爱也是同时代其他诗人无法比拟的。对《比红儿诗》的写作特色进行了分析,说明罗虬的写作水平确实非同一般,“三罗”之一的称号,罗虬当之无愧。 关键词:罗虬《比红儿诗》内容;艺术特色;独树一帜 唐代诗人以咏妓女为题材的诗虽然总体数量颇多,有一千多首,且作者群中亦不乏著名诗人,如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但就个体而言,每个诗人的咏妓诗数量并不多,且内容亦多为一时遣兴之作,缺乏诗人对妓女的真实情感,这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晚唐诗人罗虬,他的《比红儿诗》多至百首,其内容所蕴对红儿之至爱情深亦非其他泛泛之作可比,而在艺术上亦自具特色,于后世颇有影响。 一、“尊题”格的运用 作者抬高题目所咏的对象,而贬低其他事物,这种弱彼以强此的比方,就是杨慎《升庵诗话》中提到的“尊题”格。《比红儿诗》作者自序说:“比红者,为雕阴官妓杜红儿作也。美貌年少,机智聪悟,不与群辈妓女等。余知红者,乃择古之美色灼然于史传三数十辈,优劣于章句间。遂题比红诗”。既择古之绝代佳人与红儿作“比”,又从而“优劣”之,这也就是不折不扣的“尊题”格。诗共百首,把这种修辞手法运用到了尽兴尽致。选其一首稍加分析: “薄罗轻剪越溪纹,鸦翅低从两鬓分。料得相如偷见面,不应琴里挑文君。” 前两句赋写红儿的美丽。“薄罗轻剪越溪纹”,是写其服装。用“轻”“薄”二字形容春衫,间接地熨帖出红儿美丽的身段来。侧面烘托,丰富了诗歌的形象。“鸦翅”,也就是鬓发。鸦翅低分,写秀发而传达出人的神韵,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宛然可见。此诗前两句从侧面烘托,以点盖面。后两句是在赋红儿美的基础上,进而引古为譬以“比红儿”。 在这里,尊题的写法对于突出主题是有积极的修辞作用的。与“红花需要绿叶衬”是同一个道理。此诗运用侧面落笔和弱彼强此的手法,比起正面的刻画,不仅省辞,而且使意境轻灵可喜,在艺术上大有可借鉴之处。 二、善于工笔描绘,巧用典故 在描绘红儿的美貌时,作者善于工笔描绘、细致勾勒,并且巧妙地运用典故,描写红儿之美达到了令人销魂的艺术效果。如: “青丝高绾石榴裙,肠断当筵酒半醺。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 前两句写红儿歌舞时的装束和酒宴的情形。首句细致刻画了头发和服饰。发是青丝,而且在头上高高挽起,旋绕打结。裙是大红的石榴裙。乌黑的头发、大红的裙子,鲜亮的颜色衬托出人的娇艳。虽未写到容貌,但美人宛然在眼前。第二句写酒宴上的情形。既是酒宴,当然少不了歌舞。这样娇艳的美人在眼前既歌且舞,“酒不醉人人自醉”,怎能不为她销魂断肠呢?后两句用昭君出塞的典故,以昭君衬托红儿,进一步肯定了红儿之美。又如:“火色樱桃摘得初,仙宫只有世间无。凝情尽日君知否,真似红儿口上朱。”火红的樱桃而且是刚刚摘下的,可能上面还带着露珠。古人以小口为美人的标准之一,即是所谓的“樱桃小口”。这里以鲜嫩欲滴的樱桃来比拟红儿之唇,既有形又有色。再如“初月纤纤映碧池,池波不动独看时。凝情尽日君知否,真似红儿罢舞眉。”刚刚升起的月牙纤细弯曲,映照在碧绿的池塘里,眉似月,月如眉。在这两首诗里,作者用贴切的比喻,工笔描绘了红儿的唇和眉,以点带面,使人对红儿的美貌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运用典故丰富诗歌内容,使诗歌更含蓄,这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比红儿诗》也不例外,可以说是运用典故的集大成者。百首诗中,几乎首首用典。如:“匼匝千山与万山,碧桃花下景长闲。神仙得似红儿貌,应免刘郎忆世间。”用刘、阮天台采药遇仙之典为衬。又如:“通宵甲帐散香尘,汉帝精诚礼百神。若见红儿醉中态,也应休忆李夫人。”用汉武帝思念李夫人、令方士致其神之典为衬。再如:“树袅西风日半沉,地无人迹转伤心。阿娇得似红儿貌,不费长门买赋金。”用阿娇《长门赋》之典为衬。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巧用典故衬托可以说是《比红儿诗》的一大特色。 三、构思巧妙,浑然一体 构思巧妙也是《比红儿诗》的一个特点,如: “槛外花低瑞露浓,梦魂惊觉晕春容。凭君细看红儿貌,最称严妆待晓钟。” “槛外花低瑞露浓”,第一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色。清晨,花儿还低着头沉沉入睡,夜间的露水还没有消退,说明时间尚早。唯槛低才见花低,也才见枝叶上浓浓的露水。屋外的花既未醒,何况于屋内的人呢?“梦魂惊觉晕春容”,花虽未醒,可屋内的人却已被梦惊醒。主人公做了个什么样的梦,又为什么被惊醒?我们无从得知,但女主人公脸上残存的一道红晕却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凭君细看红儿貌,最称严妆待晓钟。”严妆即整齐的装束。上两句既然写到了清晨女主人公即红儿已经从梦中惊醒,下两句自然要谈到她的梳妆打扮。仔细端详红儿,最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