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东实业救国化工之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旭东实业救国化工之父

范旭东实业救国化工之父1945年10月初,正在参加重庆和谈的蒋介石和毛泽东中止会谈,一同前往重庆沙坪坝一位刚刚离世企业家中凭吊,毛泽东更亲笔书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挽联。这位杰出的爱国实业家就是民族化工奠基人——范旭东。他,性格直率坦荡,不假掩饰;事业外,没有任何业余爱好,终因操劳过度,致积劳成疾。1945年10月2日,范旭东突患恶疾,10月4日下午三点溘然长逝,终年62岁。临终前,仍叮嘱后人要“齐心合力,努力前进”。 传奇坎坷的一生 范旭东的祖父曾任直隶大兴知县,为官清廉。父亲范琛,字彦瑜,以教书为职业。母亲谢氏,一生有子女3人,长子源濂、次女二姑、三子便是范旭东。 范旭东幼年时代家境清贫,只好跟姑母在家学习《四书》、《诗经》、《左传》等经籍,后来才到长沙吴镜蓉馆学八股试帖。他的大哥范源濂追随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物,成为维新运动的积极分子。光绪二十四年(1894年)维新运动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往香港和日本;范源濂也遭到了清政府追捕,亦逃往东瀛,他深恐胞弟受牵连,就把9岁的小旭东带到了日本。 在异国,范旭东先入清华学校学习日语。1905年毕业于日本和歌山中学,并考入岗山第六高等学校。 1908年,范旭东进入京都帝国大学专攻化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化学专科助教。1910年在东京和长沙人氏、就读于青山实践女校师范班学生许馥结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范旭东抛弃优裕的生活,偕妻许馥归国,直至1945年逝世,为创建我国的化学工业拼搏了30多年。 制高标食盐 造福大众 回国后,应梁启超先生之邀,范旭东到民国初期的财政部参与整顿造币厂的工作。但由于造币厂黑暗重重,他的合理建议从未受到重视,一怒之下,只干了短短的60天便坚决辞职。 辞职后不久,范旭东在其胞兄的帮助下亲赴欧洲各国考察盐政和工业用盐。当时英、法、德等国的工商业已有很大发展,这些国家的食盐都很洁白,而盐在工业上的用途还十分广泛,范旭东深感中国盐的使用范围实在太窄,只知食用,而且盐的品质极差,甚至老百姓只能食用氯化钠含量不足50%的土盐。在先进国家,即使喂牲口的盐,含氯化钠不足85%的就明令不许使用。 从欧洲归来,胸有成竹的范旭东提出了一整套改革盐政的设想:主张取消盐商的划区运销专权;改良盐产;统一盐税;实行工业用盐免税。他的改革方案引起时任盐务署顾问景学钤先生和财政总长张孤先生的重视,让他先办一个精盐工厂做示范。 1913年,范旭东只身赴号称“天赋盐都”的塘沽实地考察。塘沽贮盐非常丰富,海陆交通十分便捷,附近又有开滦煤矿供煤炭,条件得天独厚。1914年7月,呈报北洋政府财政部盐务署批准立案,在塘沽筹建“久大精盐公司”。 公司成立后,于1916年向长江进军,打破盐务禁区,在武汉设厂。1918年,他组织汉口的18家精盐商号成立汉口精盐公会,实现精盐联营。从1916年至1918年,短短的两三年,久大精盐厂由2所发展到6所。1920年他又在安徽、江西两省打开销路。 中国盐政局向来承袭封建旧制,民国时期亦如此,食盐销售权都操纵于少数盐商之手。这样,久大精盐的诞生与发展就直接触犯了盐商们的切身利益。他们便千方百计反对,各种刁难。但范先生不畏险阻,经过10年苦斗,久大精盐公司的资本由创办时的5万元增至250万元,规模由年产1500吨发展到年产 6.25万吨。1922年,他团结青岛盐商,共同组建“永裕盐业公司”,下设永大、裕大两厂,又用 300万元承收了政府收回的日本在青岛的全部盐产。他取得了食盐输往日本的专权,成为我国第一个海盐外销的专商。 历史进入1936年,范旭东在江苏大浦创办“永大精盐公司大浦分厂”。同年冬天,为了进驻陶冶两淮地区扩大经营范围,他将久大精盐公司改组为久大盐业公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大浦盐厂建厂尚未完工便迁入四川,在华西自流井建设新厂。 纯碱国外获殊荣 在旧中国,由于工业落后,在有洋碱进口之前,百姓一直食用 “口碱”。口碱因为加工粗糙、杂质很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还不能应用于工业。1890年,英国蔔内门洋碱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由于洋碱质高价廉,到20世纪初,已垄断了中国市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亚两洲交通梗塞,纯碱几近断绝,中国以碱为原料的各个工厂纷纷倒闭。英国蔔内门洋碱公司囤积居奇,碱价狂涨。而塘沽、长芦盐坨遍地皆是,盐民苦于没有销路徘徊不前。致力于化学工业的范旭东面对丰盐缺碱的残酷现实,决意创办中国的制碱工业。 1917年冬,由范旭东发起,召集李穆、张弧、景学铃、潘子欣、陈调甫诸学子在天津组织多次座谈,商定要用北方的盐做过试验才能决定以盐制碱的大事。1920年9月经农商部批准,成立“永利制碱公司”。 当时中国工业落后,资金短缺,从事制碱事业步履维艰,但旭东先生振兴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