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水以凛然植芳菲于心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山水以凛然植芳菲于心田

观山水以凛然植芳菲于心田默契自然,涵盖天地,刷新眼球,涤荡心垢,这就是具有美术史意义的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院研究员许占志先生笔下的山水花鸟画。 依动情、移情、定情之审美过程为绳,占志先生的书画予人以: 映象感知——畅游八荒积健长白,返虚入浑逶迤松江;闹花趣鸟,酣畅淋漓,飒爽神姿,伟然笔力。大视野、大容量、大气度、大手笔,一个大字了得。 印象感觉——气蕴苍穹,神魂内敛,天马行空,入里出外,梅弄兰庭,空灵典雅。雄伟、雄壮、雄奇、雄劲,雄贯笔墨,浩气袭人。 意象感悟——非梦化蝶,得意忘形,六欲无尘,心定物外。静、浄、净,非禅非道,亦禅亦道。 许子何如?美术教员出身,人称许老思(师)。年逾古稀,好一棵人化了的老山参。没有花房,更无园丁,自生自长,傲立长白,沐浴风清雨露、雾雪冰霜,笑对冷暖炎凉。吸文化之精华,纳天地之精英,终成营养之王。于是一幅幅富含精神生命质素的墨宝,成了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许占志先生擅长山水和花鸟画。他师古人,不师其迹;师造化,不苟其形;师国粹而不僵,师洋人而不媚。博采众长,以深厚的丹青底蕴,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笔墨技法。如,色墨相破法,水墨偕晕法,干皴触点法,水墨撞钟法,泼墨外张法,皮黄击鼓法,书式写线法,并以此得心应手之我法,实践他的绘画理念,走出了一条以心孕象、以意造境,为表现而再现的人化自然之路,开一代关东意象派山水花鸟画之先河,跻身全国著名国画家之列。 余与占志兄挚交四十余载,两心相印,友情甚笃,不因兴衰而易节,不因存亡而变心,家事、绘事、国事、天下事互不设防。回眸半生,居所几易,宁可居无竹,食无肉,然兄之墨宝却不可一日无见,如影随形,历久润怀,观山水以凛然,植芳菲于心田。 最喜与兄画外论道,经史六艺,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尤于皮黄与昆曲,倍感受益良多。每及画道,其独到见解更令愚茅塞顿开,不吐不快,兄数度阻拦,终因拗不过我,遂成吾愿。然占志兄嘱我:“师造化,悟丹青,初得心源,审美是个人的自我行为,见仁见智,没有绝对的标准,我的心得只是一个角度,一种思路,一个结点,不足为绳,权当是与粉丝们的一次交流,万不可溢美与拔高。”兄命不可违,欣以拙笔,实录一二,是为许占志先生画论他说拾遗。 画论他说,话“心物” 如是我闻,占志兄以为,认识绘画现象,把握绘画的基本特征,揭示绘画的本质,探讨并实践绘画活动的一般规律,是美学家、画家乃至审美者与时俱进的永恒话题。囿于文化、角度、层次等因素的差异,人们对此,特别是对中国水墨画中的写意画的解读更是大相径庭,各有各的视角。 愚以为,宇宙是由有形物质与无形物质两种物质构成的。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诚如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个太极图里的两条阴阳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二为一,不分彼此,阴阳和谐,刚柔相济,虚实相间,动静有节,幻化出无穷无尽、瑰丽无比的大千世界。人类把表现这个大千世界的绘画,归为非物质文明。非即是,是即非,非物质也是物质,但它绝非是常规意义上的有形物质与无形物质,而是介乎“似与不似之间”的另类物质——意象——意念之象。意象与物象“似”,但绝非“是”,意象不是物象的克隆。境由心造,意象是画家用思想文化创新的自然蜕变物——心物,一种非物质文明,宇宙的第三类物质。不同事物不能类比,自然与艺术,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江山与画孰美?没有排行榜。“锦绣江山美如画”,误解。用画换江山你愿意吗?然而,大道归一,意象,即画与大自然异曲同工,都具有审美愉悦,陶冶性情,教化人伦,兼具史传与赋颂的功能。 以“意”示“形”,演义“似” 如是我闻,占志兄以为,见形曰象,象就是画。意象是山水花鸟画的本质特征。绘画的过程就是画家在一定造型观的指导下处理意象与物象关系的过程。中国画的意象在与自然物象的对比中,是用“似”与“不似”表达的。自魏晋以来,逐渐形成了三种造型观:一曰,象,“似”派,主张“必至于形似之极,而后可以心会焉”;二曰,象,“不似”派,主张“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三曰,象,在“似与不似之间”派,主张“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人”。“似”,依新华字典,作两种解释,当“似”发音为“shi”的时候,是似的之意,为助词,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当它的发音为“si”的时候,意思是像、相类;似乎、好像。根据这种解释,上述三派的观点就应该这样诠释:一,意象与物象要特别像,像到极致;二,意象与物象不要像,不能像;三,意象与物象像又不像,在两可之间。这样解读未免有失牵强,显然没有切中先贤们的真谛。 在中国画论中,“似”的词性得到了极大的深化与拓展,从对个别事物描述的“助理”,黄袍加身,摇身一变,成了中国水墨画意象与物象关系的九五至尊,成了中国画自有知识产权的专利,“似”由助词演义成名词,成了站在仓颉肩膀上的宠儿,跃升至与“道可道,非常道”等身的“似可似,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