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末清初道德劝善思想溯源.pdf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
FUDAN No.62008
JOURNAL(SocialSciences)
·中国哲学研究·
明末清初道德劝善思想溯源
吴天 晨震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 自明代末年,由袁黄、颜茂猷等儒家士人鼓动起来的一场道德劝善运动影响所及非常普
遍,在整个清代经久不衰。本文主旨在于揭示三点:第一,通过对劝善思想的观念史的溯源性探讨,以说
明明清之际劝善理论与儒学经典构成了某种文本上的诠释关系;第二,两汉经学时代的政治思想及魏晋
隋唐的宗教思想,为晚明以降的劝善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第三,宋以后渐趋明显的儒释道彼此冲
撞、互为交织的文化现象,构成了明末清初劝善运动的重要思想背景。
[关键词】道德劝善善书《太上感应篇》
场道德劝善运动,其影响所及非常普遍,在整个清代可谓经久不衰。晚期中华帝国的这一思想文化
现象,正渐渐受到当今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①本文所谓的“劝善运动”,取自于日本学者酒井忠夫
早先提出的“善书运动”这一概念,酒井以此来概括明末清初善书盛行的思想现象。②所谓“善书”,
究其思想之实质而言,其宗旨无非就是以道德立说,劝人为善。在这个意义上,所谓“善书运动”其
实也就是“劝善运动”。
本文主旨在于讨论三点:第一,从儒学史的角度,对劝善思想做一番观念史的溯源性探讨,指出
明清之际的劝善理论与儒学经典构成了某种文本上的诠释关系;第二,从由汉至唐的思想史、宗教
史的角度,来探讨明清之际劝善思想的另一源头,指出两汉经学时代的政治思想以及魏晋隋唐的宗
教思想,为晚明以降的劝善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第三。从宋以后的思想发展历史来看,除了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构成了宋明时代的思想主题以外,三教融合的思想发展趋势亦不能忽略,正是
宋以后渐趋明显的儒释道彼此冲撞、互为交织的文化现象,构成了明末清初道德劝善运动的重要思
想背景。
(一)
说到明末清初的道德劝善运动,其源头可追溯至12世纪出现的《太上感应篇》,③不过大致说
[收稿日期】2008—07一Ol
[作者简介】吴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04BZX026)以及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一般
项目(项目批准号:07FCZDOl8)的研究成果之一。
①较旱意识到劝善运动是明末清初的一大思惫现象,并对之展开深入系统之研究者,当以酒并忠夫为代表,参见其著:《中
国善书∽研究,东京:弘文堂,1960年。
②参见酒井忠夫:中国史上的庶民教育与善书运动),载多贺秋五郎编:中世亚洲教育史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1980
年.第301—302页。
③关于感应篇》的作者、撰述年代,学界尚有争议,参见朱越利:(太上感应篇)与北宋末南宋初的道教改革),载‘世界宗
教研究1983年第4期。
来,“善书”之盛行则是发轫于17世纪初现世的袁黄《功过格》。及至17世纪中叶以降,随着《功过
格》等善书的大量出现,无疑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道德劝善的思潮。台湾学者王沉森指出,明末清
初不少儒家士大夫一方面对功过格之类的善书宣扬果报思想深感不满,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正枧
功过格的通俗性对于改善社会人心的状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们采用儒学规范来对此加以
改造,去除其中的神秘成分,从而出现了一股制作“功过格”的风潮,不妨可以称之为“儒门功过格
运动”。①赵园则通过考察明末士人的道德秩序重建的实践活动,指出明末大儒刘宗周(1578—
1645)撰述《人谱》以反拨袁黄《功过格》,表明当时儒家士人当中出现了一场“修身运动”,②尤其注
重“改过”、“省身”的道德实践。然而,不论是“儒门功过格运动”还是“修身运动”,其思想主旨就
在于以道德劝善重建社会秩序。
事实上,“劝善”乃是中国思想史上十分突出的重要观念,特别是宋代以后,随着善书的出现,
劝善思想很快便在社会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莫扎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K333)第一乐章 钢琴谱五线谱.pdf VIP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0年“5G+智慧医疗”行业解决方案ppt.pptx
-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3部分:物业管理.pdf VIP
- 《快递实务》全套教案.docx VIP
- 职业技术学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pdf VIP
- 2023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pdf VIP
- 2024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储能领跑者联盟.pdf VIP
- 储能领跑者联盟:2025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pdf VIP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