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五_多媒体教学光碟_l1大同与小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文五_多媒体教学光碟_l1大同与小康

重要修辭 【倒裝】 大人世及以為禮→大人以世及為禮 【對偶】 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 男有分,女有歸 【類疊】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重要修辭 【轉品】 老有所終 老:形容詞→名詞  老年人 壯有所用 壯:形容詞→名詞  壯年人 幼有所長 幼:形容詞→名詞  小孩 各「親」其親 親:名詞→動詞 孝敬 各「子」其子 子:名詞→動詞 愛護 以賢勇知 賢:形容詞→動詞  敬重 字義比較 與 仲尼「與」於蜡賓。 參加 選賢「與」能。 推舉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 未之逮也。 和 賢 選「賢」與能。 有德行的人 以「賢」勇知。 尊崇、表崇 字義比較 獨 不「獨」子其子。 單、只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 有所養。 老而無子 用 壯有所「用」。 奉獻才能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因此 字義比較 閉 是故謀「閉」而不興。 止息、止塞 故外戶而不「閉」。 關閉 為 大人世及以「為」禮。 作為 貨力「為」己。 為了 問題與討論 問題與討論 一、言偃請問:「夫子何嘆?」孔子沒有直接回答,反而為他申說大同與小康之治,此舉有何深意?請試著予以闡發。 答:孔子因見魯國蜡祭徒具儀式,顯現禮義已趨衰微, 而抒發其感慨。如直接回答言偃「君子何嘆」之問 ,亦不過再感嘆一番而已,並無積極的意義,因此 乃向言偃論述大同與小康之治,讓弟子知道最理想 或較接近於理想的政治究竟如何,若能掌握「天下 為公」的精神,或採取「禮義以為紀」的作法,則 可以安上治民。不僅陳述了自己的理想,亦藉此教 導學生,用意至為深切。(本題可引導學生多加發 揮。) 問題與討論 二、大同與小康之治各是什麼情況,請就政治、社會、經濟三方面說明。 大同之治 經濟 社會 政治 1.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努力開發資源,不會荒棄於地下,開發出來之後,與社會共享,不必據為己有。 2.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人人貢獻自已心力,為社會人群服務,而不會只為自已的利益賣力。 1.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民眾能由親愛自已親人、子弟,推及於親愛他人的親人與子弟。 2.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能使老年人得到終養,壯年人得以貢獻才力,幼年人能夠獲得教養。 3.矜寡孤獨癈疾者皆有所養:能使鰥夫、寡婦、孤兒、獨老、殘癈、有痼疾的人都能得到贍養。 4.男有分,女有歸:男子都能有適當的職業,女子都能有歸宿。 1.選賢與能:主政者皆選用賢能之人。 2.講信修睦:不論個人或國家都講求信用,敦修和睦。 小 康 之 治 經濟 社會 政治 1.貨力為己:資源的開發、勞力的付出,都是為著自已的利益打算。 1.各親其親,各子其子:民眾只親愛自已的親人,只慈愛自已的子弟。 2.禮義以為紀:制訂禮義作為綱紀。 3.以正君臣:用禮義端正君臣關係,使君仁臣敬。 4.以篤父子:用禮義敦厚父子關係,使父慈子孝。 5.以睦兄弟:用禮義親睦兄弟關係,使兄友弟恭。 6.以和夫婦:用禮義和諧夫婦關係,使夫唱婦隨。以上四者係以禮義敦修人倫。 7.以設制度:用禮義來建立各種制度。 8.以立田里:用禮義來制訂分配田地、登錄里籍的法規。 9.以賢勇知:用禮義來制訂表彰有勇力和有智謀者的方式。 10.以功為己:用禮義來制訂將功勞歸於在位者自已的辦法。 1.大人世及以為禮:在位者把父死子繼、只終弟及當作政治權利傳承的制度。 2.城郭溝池以為固:營建城郭溝池來抵禦外侮、鞏固政權。 問題與討論 三、你認為大同思想是否有實現的可能?請說明理 由。 答:(人類對於未來均有無限的憧憬,也常描繪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在西方,柏拉圖有「理想國」;在東方,陶淵明有「桃花源」,另也有「香格里拉」的傳說。本題為開放性的題型,請鼓勵學生陳述心目中的理想國度,並思考大同思想是否可能實現。也可以以分組辯論的方式來激發討論,使思考的層面較廣。) 延伸閱讀 〈苛政猛於虎〉 〈曾子易簀〉 〈子夏失明〉 延伸閱讀―〈苛政猛於虎〉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 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禮記.檀弓》下 【語譯】 孔子從泰山旁經過,見一婦人哭得很傷心,就低著身子聽她的哭聲。並派子路去問:「聽您的哭聲好像有很深的憂愁。」婦人說:「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我丈夫也被咬死,現在我兒子又被咬死。」夫子說:「那你為何不搬家?」婦人說:「這裡沒有浮濫徵稅和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