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全唐赋》辑校.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全唐赋》辑校

唐代文化、文學研究及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1-8 頁 2007 年5 月19、20 日 逢甲大學唐代研究中心、中國文學系 略談《全唐賦》輯校 * 李時銘 壹、 《全唐賦》編校說明 [壹]編例 一、本編收錄唐五代賦作。 二、本編所收作品,除以賦為名者外,為提供研究所需,從寬兼收七體、騷體及 其他賦體雜文。 三、本編所收作者作品,大體以《全唐文》所錄為範圍,並參考周紹良主編《全 唐文新編》(吉林文史出版社)、陳尚君《全唐文補編》(中華書局)所補。 四、《全唐文》所載作者、篇名或有疑義,別參勞格〈讀全唐文札記〉(《讀書雜 識》卷八,《月河精舍叢鈔本》)、岑仲勉《讀全唐文札記》(中華書局版岑仲 勉著作集本)、陳尚君〈再續勞格讀《全唐文》札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唐代文學叢考》)、《全唐文新編》;部分作者誤題係因誤讀《文苑英華》題 作者例,則酌參《歷代賦彙》、《古今圖書集成》改題;其屬《文苑英華》版 本問題者,另參考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傅增湘《文苑英華校記》(北京 圖書館出版社)。凡有移易校改者,均於校記中說明。 五、本編以文繫人,並附作者小傳。作者依時代先後為序,其世次大體根據《全 唐文》,其有疑義者,參酌前揭各書及當代學者相關考訂;小傳以《全唐文》 為本,並參考徐松《登科記考》(孟二冬《補正》,北京燕山出版社)、勞格、 岑仲勉、陳尚君各家之說,以及譚正璧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光明書局 原版、河洛圖書出版社影印)、吳汝煜、胡可先《全唐詩人名考》、周祖譔主 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隋唐五代卷》(中華書局)等書所考。 *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2 唐代文化、文學研究及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六、本編主要以中華書局影印、斷句清修《全唐文》(嘉慶十九年揚州全唐文局 刊本)為底本;《全唐文》未收者,則另擇底本。 七、本編標注新式標點符號,並酌為分段。其原則如下: (1)律賦原則上依韻分段,方便讀者檢覈用韻狀況,尤其就限韻比對段落, 在格式上一目了然;換韻後有偷韻者,如一段三韻,首二句均押韻, 則各標句號。 (2 )非屬律賦者因涉及換韻頻繁或偶有出韻情況,依韻分段可能造成閱讀 障礙,則依文意分;其有二句一韻、換韻頻仍者,如闕名〈孤竹賦〉, 則略依文意分段,不句句標句號,免礙清覽;非律賦之長股對上下句 分別用韻,因體式清楚,亦不每韻標句號。 (3 )對話以引號涵括,其因格式或文意需分段者,僅在首尾各標上下引號, 不逐段標上引號。 (4 )樂曲名、詩歌名標篇名號,然有一名二義者,常用為雙關,則視情況 加篇名號;《易》卦名標篇名號,但若用為一般名詞則不標,如「乾坤」、 「否泰」,借代義視同一般名詞,如韓休〈駕幸華清宮賦〉「玉堂憑艮」, 以「艮」表東北方。 八、為提供研究者之需,本編另作異文之校勘,主要參校本為宋.李昉等編《文 苑英華》(新文豐出版社影印明刊配宋本)、清.陳元龍編《歷代賦彙》(中 文出版社影印康熙四十五年刊本),《古今圖書集成》(鼎文書局據中華書局 拼版影印銅活字本編印),其餘史傳、方志、類書、雜纂、總集、諸家別集 等視異文情況參用,並略依編著時代為次。 九、為便於未來電子版之檢索,原則上盡量使用通行字,系統所無之字,先使用 《漢字庫》,其餘則另行造字,造字檔另作外字集。 十、各篇正文末標記編審、編校者姓名,其形式為:(編審者.編校者);若編審 或編校有二人者,則其間以「、」隔開。 [貳]校例 一、本編原則上以《文苑英華》、《歷代賦彙》、《古今圖書集成》為主要參校本, 一因各本間互有因襲,一因本編非屬「集校」性質,故原則上僅以上列數種 重要載籍參校,其餘視個別情況參用;類書中節錄、選句等除有異文可資校 勘者外般不錄。參校各本除於第一則校記中用全稱外,一般用簡稱,《文苑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