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本术语与插图.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版本术语与插图

古籍版式术语及图鉴 图一:古籍版式术语对照总图 版面 指单张书叶的印刷面。 版框 又称「边栏」,指围成版面四周的直线,主要分单边和双边两种形式。此外,少数版本的边栏以图案构成,总称花边。 单边 书版四周俱以一道直线围成者,大抵为粗线。 双边 书版四周俱以两道直线围成者,分左右双边,四周双边两种形式。大抵一粗一细,外粗里细,俗又称为文武边栏。 版框高广 凡著录古书的大小,大抵量度版框的高度和宽度,以半叶为准,高度记在前面,而宽度系自右边栏至书叶正中,记在后面。计算单位为厘米。 界行 又称「界格」「行线」或「行栏」,唐代称作「边准」、宋代称作「解行」。指版框内字行之间分界线。印本书的界行是从古写本演变而来。后世抄写的书,边栏和界行有以所印颜色区分者,如乌丝栏(墨格)、朱丝栏(红格)、蓝格、绿格等。 乌丝栏 原指古代帛书上面画有或织有黑色的边栏、界行。因为初期的纸本仿自帛书,故此一称谓又延用于抄写的纸本书。后世又称墨格。 图二:宋版书版式图 朱丝栏 原指古代帛书上面画有或织有红色的边栏、界行。因为初期的纸本仿自帛书,故此一称谓又延用于抄写的纸本书。后世又称红格。 蓝格 指描写的纸本书所印边栏、界行为蓝色者。 绿格 指抄写的纸本书所印边栏、界行为绿色者。 行款 又称「行格」。指书中正文的行数以及每行字数。古书的行款,通常以半页为准。著录时,多记每半页若干行,行若干字。清江标撰有《宋元本书目行格表》,可用来考证版本。 版心 也叫「中缝」。亦即包背装和线装书的书口,指每张书叶的正中折缝处,某些版本在此刻有书名、卷次、叶次、字数和刻工姓名。 象鼻 版心下边栏至上下鱼尾间的两个部份、或称作象鼻。因其中印有黑线与否而出现白口、黑口、花口等称谓。大约宋版书多白口或小黑口;元版书多大黑口。 白口 版心上下两端正中间未印有黑线者称为白口 黑口 上下两端正中间印有黑线者称为黑口、是折迭书叶的标记。又,黑线粗的叫大黑口;黑线细的叫小黑口。 花口 版心上边栏至上鱼尾间的正中央刻有文字者称为花口。 图三:宋版书中的几种鱼尾 鱼尾 在版心中,距上边约四分之一处印有一像鱼尾巴似的标志,以便折迭书叶,称为鱼尾。有时版心下半也有一鱼尾,如没有,则印一横线。以数量区分,有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以方向区分,有对鱼尾和顺鱼尾;以虚实图案区分,有白鱼尾、黑鱼尾、线鱼尾、花鱼尾等。 白鱼尾 版心的鱼尾只有外部轮廓的,叫白鱼尾。 黑鱼尾 版心的鱼尾轮廓内用墨填实的,叫黑鱼尾。 线鱼尾 版心的鱼尾由线条构成的,叫线鱼尾。 花鱼尾 版心的鱼尾下部为曲线形如花瓣状的,叫花鱼尾。 对鱼尾 版心两个鱼尾形标记方向相反者,叫对鱼尾。又叫逆鱼尾。 逆鱼尾 版心两个鱼尾形标记方向相反者,叫逆鱼尾。又叫对鱼尾。 顺鱼尾 版心两个鱼尾形标记方向相同者,叫顺鱼尾。 单鱼尾 版心只有一个鱼尾形标记者,叫单鱼尾。 双鱼尾 版心有两个鱼尾形标记者,叫双鱼尾。 三鱼尾 版心有三个鱼尾形标记者,叫三鱼尾。 天头 在书叶版面上方没有印刷图文的部份称天头。 地脚 在书叶版面下方没有印刷图文的部份称地脚。 书耳 又称「耳格」「耳子」。指刻在版框左栏外上角的一个小长方格。书耳内多刻有本书的篇名(小题),称耳题,因当时书册装订形式为蝴蝶装,在左栏外记篇名,正便于检索。 旋风装 旋风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之一 ,亦称“ HYPERLINK /view/1702048.htm \t _blank 旋风叶”“ HYPERLINK /view/476683.htm \t _blank 龙鳞装”。 唐代中叶已有此种形式 。其形式是:长纸作底,首叶全裱穿于卷首,自次叶起, 鳞次向左裱贴于底卷上。 其特点是便于翻阅, 利于保护书叶 。 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关于旋风装的形制,现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看法流行3种说法: (1)认为古书的经折装就是旋风装。美国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钱存训的《中国古代书史》称:书籍的卷轴形式,一直延续作用到9世纪唐代末叶,才被折叠的形式所取代。自此而后,中国书籍的形式便逐渐演变。最初的折叠式,称为‘旋风装’或‘经折装’。这就是说,旋风装就是经折装,或者说经折装也可以称为旋风装。 (2)认为旋风装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刘国钧、郑如斯的《中国书的故事》中说:大约在经折装出现不久,有人发现这样容易散开,容易折断,于是就想办法,用一张大纸对折起来,一半粘在书的最前叶,另一半从书的右边包到书背,粘在书的末叶。这样,在拿取时,就不会有散开扯断书叶的危险。如果从第一叶翻起,直翻到最后,仍可接连翻到第一叶。回环往复,不会间断,因此,就把它称为‘旋风装’。旋风装是经折装的变形。经折装和旋风装大概是在9世纪中叶出现的。    (3)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唐写本王仁《刊谬补缺切韵》的装帧形式及历代诸家对此的称谓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