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章 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2

石林 (2).水平溶蚀作用及岩溶地形: 主要发育于饱水带中 A、溶洞(karst cave):在潜水面附近,地下水作近水平方向运动,因而溶蚀作用沿水平方向发展,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的空洞 。 溶洞形成后如果发生阶段性升降运动,潜水面的高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高度的溶洞。(古神洞、新神洞) B、溶盆和溶原:大型半封闭洼地。 岩溶地貌的发育过程 溶洞 地下暗河 岩溶作用的进行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碳酸盐岩、盐类岩石、钙质胶结的碎屑岩易于发育岩溶作用。 2.岩石的透水性:裂隙发育,透水性好,岩溶作用易于进行。 3.地下水的溶蚀力:取决于CO2的浓度,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强。 4.地下水的流动特征:流速越快,岩溶作用越易进行。 (二)冰川的刨蚀作用(ploughing) 冰川及其所挟带的岩石碎块对冰床的破坏作用称为刨蚀作用。 1、刨蚀作用方式 (1).挖掘作用(plucking) :是指在冰川运动时冰体将与其冻结在一起的冰床基岩碎块拔起并带走的过程。又称拔蚀作用。 (2).磨蚀作用(abrasion):冰川以其自身的压力以及冻结在其两侧和底部的岩石碎块刮削、磨蚀冰床的过程。 磨蚀的产物有:冰溜面、条痕石、羊背石 A、冰溜面:磨蚀作用在冰床基岩上形成的磨光面。冰溜面上常见擦痕和刻槽;擦痕呈楔形或钉子形,尖而细的一端指向冰川运动方向。 B、条痕石:冰川砾石可被磨出一个或两个磨光面,磨光面上有擦痕及刻槽,称条痕石。 C、羊背石/岩丘:冰床上凸起的石质小丘,长轴平行于冰川流动方向;朝上游方向坡度缓,且发育冰溜面和冰川擦痕;朝下游方向坡度陡 。 冰溜面:冰溜面上常见擦痕和刻槽 2、冰蚀地形:冰蚀谷、冰斗、刃脊与角峰 (1).冰蚀谷/U形谷:指经冰川刨蚀作用改造形成的谷地。横剖面呈U形;纵向上较直;从上游到下游变窄。 (2).冰斗:刨蚀作用形成的三面壁陡半圈形洼地。 (3).刃脊与角峰:是相邻的冰斗的谷壁因刨蚀作用发生后退形成的地形。相邻的两个冰斗之间尖而薄的山脊称为刃脊 ;三个以上冰斗包围的、岩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称角峰。 * A、“V”字形峡谷:当河流下蚀作用较强、河谷加深速度大于拓宽的速度时,从而形成了横剖面呈“V”型的河谷,称为“V”字形峡谷。 2)河流下蚀作用的结果 形成“V”字形峡谷、瀑布、急流、溯源侵蚀、河流袭夺现象。 “V”字形峡谷 B、急流-瀑布 在河流的上游,河底纵降坡大,水流速度快,下蚀作用最为强烈。加上岩石性质构造条件的影响,常形成急流和瀑布。 黄果树瀑布 壶口瀑布 瀑布成因: 河床上出现陡坎, 熔岩流、山崩、滑坡堵塞; 断层崖, 冰川作用 坚硬岩石濒临软弱岩石河段处。尼阿加拉瀑布、黄河壶口大瀑布。 瀑布并不是永存的,向上游方向退移。 瀑布退后与向源侵蚀 加拿大尼阿加拉瀑布的后退 壁龛 C、溯源侵蚀( headward erosion)----河流的源头下蚀力导致河谷后退,这个过程称为河流的溯源侵蚀,也叫向源侵蚀。 D、河流袭夺( river capture)----当某一河流溯源侵蚀时,中途切断另一条河流,并因下切深而把后者的水夺过来 的现象。 后者叫断头河,前者叫袭夺河。 河流袭夺现象 河流的下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注入水体的水面,它控制着河流下蚀作用的深度。 河水面将向湖面(局部基准面)趋近 局部侵蚀基准面 区域性侵蚀基准面 如果湖水干涸,整个河流将向海洋基准面趋近 3)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形成新的陡坎,河谷加长 2、河流的侧蚀作用(Lateral erosion) 河水以自身动力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过程。侧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 1)侧蚀的原因 弯道离心力 主流线 河流流动结构图 凸岸沉积 凹岸侵蚀 科里奥利力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都将受到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北半球,科里奥利力偏向于水流向右侧;南半球,偏向于流向的左侧。 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同时作用 ?河曲的形成:极度弯曲河床称蛇曲。剖面形态为“箱”形。 2)河流侧蚀作用的结果 形成曲流河 ?截弯取直(cut-off)和牛轭湖(ox-bow lake)的形成:随着蛇曲的不断发展,相邻两个河湾的距离不断靠近,当洪水期到来时,水量突然增加,侵蚀能力突然增强,水流会冲溃两个河湾之间的河岸,直接流入下一河弯,这种现象叫河流的截弯取直,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牛轭湖(不易发现该类沉积物)。 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 以下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 以侧蚀为主,谷底宽平、槽形河谷。 下蚀和侧蚀同等进行,谷形不对称。 (二)片流和洪流剥蚀作用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