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研究性学习的几个定位..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研究性学习的几个定位.

1、解读研究性学习的几个定位 研究性学习作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已走进许多学生的学习生活。然而,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太清楚。有的让学生交几篇小论文,然后编印成册即可;有的利用节假日带学生搞调查,然后写几篇调查报告交差。这些做法仅浮于表面,要搞好研究性学习,准确地对研究性学习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从研究性学习的性质、目标、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测评手段等五个方面的定位来讨论这一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研究”是指: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无论在其对象上,还是在其途径上,都有其特殊性,即“学习研究”(而不是学习书本知识)和“在研究中学习”(而不是在书本上学习),或更准确地说,是“在研究中学习研究”。 “学习”是指: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这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重心在“学习”,而不在“研究”。就其实质而言,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像真正的学者或科学家那样专门以知识发现或问题解决为己任的过程。 “综合”是指:研究性学习是不同分科课程的有机综合,因此,它不同于依附于某一类分科课程的课外活动,如“物理课外兴趣活动”、“生物课外兴趣活动”等。“实践”是指:研究性学习是一类实践课程,而不是一类理论课程,它强调的是对“研究”这一人类特殊实践形式——科学实践的丰富理解。 “活动”是指:研究性学习是一类活动课程,而不是一类学科课程,它强调的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有以下三个层次: 1. 获取知识和技能 任何学习的目标都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通过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 2.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研究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研究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 3.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是研究性学习的终级目标。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能得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的创新人格和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善于探求、勇于发现的创新精神。 1.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教学存在很大差异,教师角色也应发生重大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角色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要达到“四个允许”:错了允许重来,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教师要切实把研究性学习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寻求答案的过程,从而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 2.教师的指导要素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作指导: (1)理论性指导 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特点和方法,为开展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在学生无法用已有知识和资料解释现象、开展活动遇到阻碍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理论支持;根据选题原则对学生进行选题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通过课题研究去获得知识;发扬探索、创新的精神,而不至于因选题不当而降低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教学功能。 (2)实践性指导 在实施研究性课题中,当学生因无法得到必要器材,严重阻碍活动进行时,提供必要的器材,使课题得以正常进行。做好必要的安全保护指导,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使课题研究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3)总结性指导 在开始进行课题总结的尝试阶段,使学生了解总结的一般顺序,要涉及的主要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养成基本的研究素质 每位学生要更好地参加研究性学习,应理解、掌握下列基本研究素质因素。 (1)科学精神 a 实验精神:注重实践,尊重事实。 b 探究精神;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扎实研究。 c 民主精神:坚持在真理面前、在探索真理的征途上从人平等。 d 挑战精神:敢于向权威向传统挑战。 e 合作精神:敢于公平竞争,乐于合作。 (2)科学方法 a 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 b 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c 一般科学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科学的方法。 2.培养研究意识 学生只有通过“做”研究,才能够真切体验科学研究的苦辣酸甜,真正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和技巧,认识到良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