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传递及品质效应分析.pdf
- C T -
IIORICULTURAE 22-126
华北农学报·2011,26(05):1
BOREaLI-sImC●
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传递及品质效应分析
曹亚萍,张明义,范绍强,张风琴,周元成,张姝敏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簇毛麦是小麦的一个野生近缘种,小麦一簇毛麦lV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均高,将簇
毛麦1V染色体的优质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进一步创造小麦一簇毛麦1V染色体易位系是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
以小麦一簇毛麦1V异染色体系材料为基础,用普通小麦连续回交,结合原位杂交和PCR标记鉴定方法,分析1V染色
体以及1V结构变异体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行为。结果表明,簇毛麦lV染色体以及1V结构变异体在BC,,BC:,BC,
的平均传递率均低于理论值,且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传递率逐渐增大;至BC,,两种易位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的传
递均符合l:1分离规律,而端体系和整条1V染色体传递率仍低于理论值50%;不同类型1V染色体通过雌配子的传
测试结果表明,1V异染色体系材料与中国春和硬粒小麦相比,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高,可望成为当前小麦品质改良
的优异资源。
关键词:小麦;簇毛麦;1V异染色体系;配子传递率;品质效应
中图分类号:s512.903.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91(2011)05—0122—05
Transmissionand Effect IVChromosomeof vollisa
QualityInvolving Haynaldia
CAO
Ya—ping,ZHANGMing—yi,FANShao—qiang,ZHANGFeng—qin,
ZHOU Shu—min
Yuan—cheng,ZHANG
ofWheat of 041
(Institute Research,ShanxiAcademyAgriculturalSciences,Linfen000,China)
villosaisawildrelativeofcommon seed concentrationandSDS.
Abstract:Haynaldia wheat.Higherprotein
sedimentationvaluewere in substitutionlinesof1Vin
foundadditionor Chinese thanthosein
Springbackground
Chinese isanefficient forwheat tointroduce
Spring.It method qualityimprovement high from1Vinto
qualitygenes
commonwheatandto Zaestivum一日.villosatranslocationline 1V be-
develop involving
haveof1Vchromosomeanditsstructureaberrants were inthis based1Valie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科技期刊的发展瓶颈及对策——以《华北地震科学》为例.pdf
- 科技期刊编辑与科学积累.pdf
- 科技社会学视角中的科学奖励.pdf
- 科技规律·科技经济·科技管理 ——谷兴荣《科学技术发展的数学原理》与《科学技术研究业经济学原理》的原创性理论述评.pdf
- 科技论文科学美的特征及其在交通科学中的体现.pdf
- 科技馆科学表演秀概述.pdf
- 科技馆运营管理系统的探索——以广东科学中心运营管理为例.pdf
- 科教协同育人背景下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以大连理工大学“王大珩物理科学班”为例.pdf
- 科普图书——感受科学之趣科学之美.pdf
- 科普场馆教育活动如何促进儿童的科学推理能力——关于上海自然博物馆“化石挖掘体验”活动的案例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