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练习题及答案.pdfVIP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练习题及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诗言志 词抒情 一、诗文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⑵ ,金陵王气黯然收⑶。 千寻铁锁沉江底⑷ ,一片降幡出石头⑸。 人世几回伤往事⑹ ,山形依旧枕寒流⑺。 今逢四海为家日⑻ ,故垒萧萧芦荻秋⑼。 二、注释 ⑴西塞山 :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 ,又名道士洑 ,山体突出到长江中 ,因而形成长江弯道 , 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濬 :晋益州刺史。一作 “西晋”。益州 :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 ,派王 濬造大船 ,出巴蜀 ,船上以木为城 ,起楼 ,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 :今南京 ,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 :帝王之气。黯然 :一作 “漠然”。 ⑷千寻铁锁沉江底 :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 ,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 ,拦截晋船 , 终失败。寻 :长度单位。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 :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 ,直到金陵 ,攻破石头城 ,吴主 孙皓到营门投降。 ⑹人世几回伤往事 :一作 “荒苑至今生茂草”。 ⑺枕寒流 :一作 “枕江流”。 ⑻今逢 :一作 “从今”。 ⑼ “四海为家”两句 :如今国家统一 ,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三、作者简介 第 1 页 共 4 页 诗言志 词抒情 刘禹锡(772年—842年) ,字梦得 ,洛阳人 ,自称 “家本荥上 ,籍占洛阳” ,又自言 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有 “诗豪” 之称。刘禹锡贞元九 年(793年) ,进士及第 ,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 ,为杜佑所器重 ,后从杜佑入朝 , 为监察御史。贞元末 ,与柳宗元 ,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 ,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 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 刺史等职。会昌时 ,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 ,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 ,涉猎题材 广泛 ,与柳宗元并称 “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 “三杰” ,并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 有 《陋室铭》 《竹枝词》 《杨柳枝词》 《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 《天论》三篇 ,论述天 的物质性 ,分析 “天命论”产生的根源 ,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 《刘梦得文集》,存世有 《刘 宾客集》。 四、赏析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 ,写西晋灭吴的历史 故事 ,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 ,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 ,点 第 2 页 共 4 页 诗言志 词抒情 出它之所以闻名 ,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 ,而今山形依旧 ,可是人事全非 ,拓开了诗的主题。 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 ,江山统一 ,象六朝那样的分裂 ,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 ,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 ,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 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 ,使得三者相映相衬 ,相长相生 ,营造出 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 ,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五、练习题、答案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简析。 答案 : ① “下”和 “收”字用得好。 ② “下” :一有符合地理形式 ,由上游向下游进军 ,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 下了东吴的意思; “收”字 ,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③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 “下”即 “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 一方是闻风丧胆。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 作了形象地描绘?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① 从形象上看 ,一横一竖 ,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 , 一边是投降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