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题组冲关] 1.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 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 ①刀耕火种 ②江南地区稻麦复种 ③使用翻车灌溉 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①是一种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非常的粗放,不属于精耕细作,故可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B 2.“以图证史,解读图片”是历史学习的 基本方法和能力。右图为1999年我国 发行的汉代画像石《牛耕图》邮票。 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进步 D.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解析:汉代的“二牛抬扛”耕作法体现了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上的进步,C项正确;A项开始于春秋时期,B、D两项均与曲辕犁有关。 答案:C [例2]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典题例析] [解析] 材料中汉武帝设刺史把“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监察内容,并将地方豪强大族迁至长安附近集中居住,既有利于加强对豪强大族的监督,又可以抑制土地兼并,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B项表述不恰当,材料无法体现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的分离;D项中“经济手段”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行政手段。 [答案] C [题组冲关] 3.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海瑞正确地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土地制度问题,材料中海瑞认为“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恢复春秋时期的井田制,这是历史倒退,所以不能说是科学的解决办法,①说法错误;丘浚认为废除井田制后“田不在官而在民”,出现了社会贫富不均,他更认为均田制不适宜长期实行,可排除④。通过材料分析,海瑞、丘浚都看到了土地不均现象,丘浚分析较客观些,据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答案:B 4.土地制度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关系,对历史产生了重 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 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 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材料三 (今)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据材料一指出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可知反映的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从材料二中“佃农所交地 租”,可知反映的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原因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第(2)问,从材料二中“佃农所交地租”,可判断是租佃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农民身份变化等方面归纳原因。 答案:(1)形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原因:天灾、苛政、高利贷盘剥。 (2)方式:租佃经营方式。原因:土地兼并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老王》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写作 抓住细节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卖油翁》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台阶》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最后一课》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土地的誓言》习题 新人教版.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
-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