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技术与东南亚之贫穷的消除钦明
技術與東南亞之貧窮的消除
林欽明
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113922@.tw
提出於二○○五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2005 年4月 28-29日(埔
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技術與東南亞之貧窮的消除
林欽明
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摘要
貧窮影響了整個東南亞地區之社經結構與發展趨勢,而科技的取得與散播則攸關各國
消除貧窮的成效。本文從技術外溢的效果來探討科技對貧窮的影響,適當技術的取得
有助於各國地方學習成效的提昇,從而導致所得的重分配與經濟的成長。基於東南亞
各國在產業技術上的重視與發展,不論是透過區域生產網絡關係,或是國際技術合作
方案,都冀望以工業技術的學習,帶動全面的發展以避免落入貧窮陷阱。不過,由於
各國在制度上的缺陷,諸如財產權的不足、貪污腐敗的官僚、產業與勞工體制的扭曲,
常使得技術的引進與學習,導致事倍而功半。東南亞各國雖有著快速的經濟成長,但
貧窮的消除是否能隨科技的進展而達成預期目標,還是未竟之天。
關鍵詞:貧窮陷阱、經濟發展、技術外溢、政府干預、邊做邊學、產業政策
隨著經濟的快速成長,東南亞各國的貧窮率均有顯著降低的跡象,尤其是那些新
興工業國家(NICs) 。譬如以國民所得來衡量的貧窮人口,菲律賓從1985 年的佔
全國41%降至 1999 年的26%左右(World Bank, 2001: vii) ,泰國則從1988 年的高
於32%降至 1999 年的16% (World Bank, 2003: Table 1) ,印尼從1987 年的17.4%
1
降為 1996 年的11.3% ,並回升至1999 年的19%左右(Lanjouw, 2001: 4) 。不過,
像是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新興工業化國家來說,他們的所得分配都相當不
平均,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s)均超過了50% ,高出印尼、韓國與中國甚多(World
Bank, 2001: vii) 。而且,其貧窮人口的分布也極不平均,譬如泰國北部的貧窮人
1 這些都是依據各別國家的官訂標準所衡量,彼此不見得相一致,當然也與世界銀行的界定標準
有所不同。譬如泰國官方的貧窮線(poverty line)在 1999 年是每人每個月886 泰銖,大約是每人每
天0.75 美元(World Bank, 2003: iii, n. 1) 。而世界銀行基本上是以每人每天1 美元為極度貧窮的貧
窮線(見下文)。
口比率即超過 50% ,而曼谷地區的貧窮率卻幾近於零(World Bank, 2003: iii, Figure
2) 。
1997 年的金融危機更暴露出了各國在對抗貧窮問題上的缺憾。除了像是印尼因
全國產值的大幅降低,使得貧窮率回升至 1980 年的水準,其他各國也因失業或
低度就業的問題,以消費水準來看,許多人更是遭逢生活水準的大幅降低。若以
世界銀行的永續生計架構(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的幾個衡量指標來
看,包括人力、實質、天然、金融與社會資本,東南亞許多貧窮人口所能取得的
資源,都極貧乏(譬如見 World Bank, 2002 )。像是印尼、泰國與馬來西亞這些曾
被世界銀行譽為高度表現的亞洲經濟體(high-performing Asian economies, HPAEs)
(World Bank, 1993) ,在金融動盪後勢必要重新檢討金融自由化與實質部門管制鬆
綁的妥適性,也使得其紓解貧窮問題的公共政策再次面臨挑戰。
貧窮的起因與最適的解決方案等相關問題無論在國際或各國國內,都遭逢激烈的
爭論。我們並不想捲入這些爭論,而是希望從技術在經濟發展所扮演的角色出
發,針對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印、菲、泰、馬等第二代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