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综合治疗嗅觉障碍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治疗嗅觉障碍疗效观察 万 臻 张林香 刘梅月
摘 要:目的:寻找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治疗嗅觉障碍的方法。方法:将68例嗅觉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自拟中药方剂配合迎香穴注射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强的松、VitBco、ATP等药物治疗,进行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1%,经卡方检验,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配合迎香穴位注射治疗嗅觉障碍,效果满意,比西医治疗有优势。
关键词:嗅觉障碍;失嗅;中医治疗;穴位注射
嗅觉障碍又称失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症状,现代医学分传导性,神经性和混合性3种。传导性嗅觉障碍多由炎症,鼻内阻塞,喉切除等引起,对因治疗多易恢复,神经性嗅觉障碍病因较多,治疗方法也多,但疗效不佳。自2003年1月以来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剂配合穴位注射综合治疗6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神经性嗅觉障碍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13―67岁;病程2个月-29年;发病原因:感冒后发病2l例,烟酒不节15例,头颅外伤9例,化学药品刺激7例,病因不明16例。嗅觉检查:主要受条件限制,仅做主观检查。测嗅物为食醋、酒精、汽油、清凉油,并以纯净水做对照剂,请患者交替嗅测嗅物,同时说出嗅物的名称及气味强度,记录检查结果,治疗结束后,再给予同样测嗅物检查嗅觉,将治疗前后结果作对比。笔者将6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个组,每组各34例,A组为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
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自拟中药方剂:桃仁12g,红花12g,丹参12g,黄芪15g,当归9g,川芎9g,升麻9g,枳壳9g,白芷9g,辛夷9g,鹅不食草30g,石菖蒲6g。日1剂,用水400mL煎至250mL分2次服。配合穴位注射:选迎香穴,用1mL皮试一次性注射器,按针灸手法入针,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入当归注射液,每次注入0.2-0.5mL,每次1侧,隔日交替,7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一般治疗1-5个疗程。B组采用西医治疗:强的松、VitBco、ATP等药物治疗。
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判断:嗅觉恢复,对全部测嗅物辨别正确、迅速,随访1年嗅觉正常为显效;嗅觉好转对1种或以上测嗅物辨别恢复或提高,对全部测嗅物辨别稍迟钝为有效;嗅觉无改善,对测嗅物不能辨别为无效。A、B两个组共68例疗效对比。
统计数据用卡方检验x2=11.81,x20.5(2)=10.60,x2>X20.2(2),P<0.05结果显示有显著差异性。说明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比西医治疗有优势。
4 病案举例
李某,男,35岁,2003年10月16日就诊。述3年前患上呼吸道感染治愈后,嗅觉丧失,不闻香臭,经服用西药治疗无效,辗转至本科就诊。专科检查:鼻腔通畅,鼻中隔居中,鼻甲无肿大,黏膜色泽正常,鼻道内无异常分泌物。鼻窦CT摄片提示为正常影像。测嗅物检查嗅觉:不能说出测嗅物的气味及名称。诊断:失嗅(神经性嗅觉障碍)。投以上方配合当归注射液迎香穴注射,经3个疗程治疗,嗅觉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而愈,随访2年3个月嗅觉良好。
5 讨论
本病病因复杂,祖国医学散见在各类病症中,称之为失嗅。中医认为:脾肺气虚、鼻窍阻塞、气滞血瘀、脉络失营,均易导致嗅觉减退;现代医学根据文献报道目前大约有200多种疾病和40多种药物可引起嗅觉障碍,包括先天畸形、肿瘤、感染、外伤、中毒、营养不良等诸多因素,西医常用激素、维生素、锌剂等治疗,但效果不佳。到目前为止,关于嗅觉功能的检查:分主观和客观检测,客观测试法如嗅觉诱发电位(OEPS)测试,嗅觉诱发脑电图(EEG)等尚在实验研究阶段。对嗅素的确定,正常人嗅阈的正常值,尤其定性检查尚无可靠而简便的仪器,因此对嗅觉的检查仍停留在简单的主观定性测试水平,笔者选用食醋、酒精、汽油、清凉油,并以纯净水做对照作测嗅剂,以自拟中药方剂配合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多数病人恢复对其试剂的嗅觉功能。自拟中药方剂中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当归、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兴奋呼吸中枢,兴奋支气管平滑肌;辛夷、石菖蒲、白芷、鹅不食草善通鼻窍,善治不闻香臭的鼻疾;黄芪补益脾肺之气;升麻升举脾胃清阳之气;枳壳行气消痰,有兴奋平滑肌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可以祛瘀生新,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能减少嗅上皮的萎缩变薄及嗅腺的黏液腺性化生,促进嗅觉细胞和嗅腺的再生;支气管平滑肌和呼吸中枢的兴奋可以改善鼻和肺的通气量,有利于气体接触嗅区黏膜以提高嗅觉功能。迎香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与鼻,故《灵枢“肺气通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在临床中发现迎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