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题眼 构建高效物理讲评课
关注题眼 构建高效物理讲评课题眼,主要是指解题思维的落脚点或解题的关键之处。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切中了题目的要害,而忽略了题眼,学生将会使自己无从下手、思维出现盲目和混乱、题目很难做对。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找准、理解、转化题眼,成为试题解答的首要任务,也成为试题高效评讲课的重要任务。
1 认真审题,找准题眼
高效的试题评讲课,应关注学生的活动,引领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炼就一双慧眼,找准题眼所在。一些物理题取材于生活,所提问题也紧扣实际,题中都存在一些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本身就包含着解题所需的已知条件,深刻领会物理现象的含义,分析产生原因和条件是找准题眼的关键。如果考生能捕捉到这些题眼,对解题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一
A.30% B.40%
C.60% 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
分析 本题是一道信息题,其最大特点是相关性、隐蔽性和迁移性,即试题中的问题与什么物理知识发生联系,应该采用什么物理规律、模型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分析、选择能力。第(1)问的题眼:从表格中直接得出(即防冻液含量增加时,混合液的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比较容易找到这一题眼。第(2)问的题眼:是以原文中的“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一句话。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师:我们已经由表格知道:防冻液的含量与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有着对应关系。那么,我们选择防冻液有什么依据?
生: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
师:而混合液的凝固点与什么有关?
生:比当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
这一问已经不攻自破了。第(3)问的题眼:也是文中的“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长时间使用后混合液会减少,显然指的是水蒸发了,而水蒸发是个隐含的题眼,学生不易察觉,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信息题给出的信息是同学们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但由于试题陌生度高,图表资料多,文字量大,题眼分散且隐蔽,学生往往找不准题眼,因而失分率较高。教师在平时,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建议学生第一步处理信息,包括丢弃与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突出并找到题眼,并使之跟物理知识发生联系;第二步纯化信息,是把题目中的日常生活、生产或现代科技背景抽去,纯化为物理过程;第三步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物理知识进行解题。
2 灵活应用,理解题眼
物理试题评讲课的高效性,还在于教者引领学生,抓获已知条件,理出隐含信息,把握题眼所在。有的题眼在题中是很明显的,但有的题眼则是隐含的。而这些隐含题眼是隐蔽在题中的已知条件,它可能位于题述中的现象、模型、状态和过程之中,对隐含条件的挖掘,是建立在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例2 如图1,若在A端放根短蜡烛,C点放根长蜡烛,杠杆恰好平衡,同时点燃后平衡情况怎样?
分析 此类问题的题眼是两边的力乘力臂大小进行比较。若两边的力乘力臂不再相等,力乘力臂大的一端下沉;若力乘力臂仍相等,杠杆仍平衡。本题若用高等数学知识进行解题,显然超过了初中生的知识范围。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发现有以下两种方法比较简单:
方法一 极端法。看哪端先燃尽,因为都是同样的蜡烛,A端短些,一段时间之后必定先燃尽,所以B端下降。
方法二
特殊值法。将C点的蜡烛质量设为3份,则A点的蜡烛质量就为2份,设C点的力臂为2个单位长度,则A点的力臂为3个长度,则3×2=2×3,满足杠杆平衡条件。点燃后,假设同时减少1份质量,B端: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