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诗歌阅读鉴赏类探究性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刍议诗歌阅读鉴赏类探究性试题

刍议诗歌阅读鉴赏类探究性试题【摘 要】随着课改深化,高考诗歌鉴赏中的探究性试题比分加重,高考考试说明更加强调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诗歌中的探究性试题可以分解成领悟作者之情、分析情感之因、探究个性解读三个方面。 【关键词】诗歌 鉴赏 探究性 2010年高考18套试卷鉴赏了19首诗歌,从探究的角度去统计分析这些探究题型的比重,约占四分之一;2011年高考诗歌试题中探究题型约占三分之一。高考《考试说明》也增设了对探究性试题的考查项目,考查探究能力。 所谓探究,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筛选、比较、归纳,从而提炼、推理,进而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和主张。在诗歌鉴赏中除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内涵、民族心理外,更强调学生联系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探讨作者创作时代背景和目的,得出独特的个人感悟,作出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 一、探究诗人的情感倾向和观点态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从而“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诗人对事物(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的看法就是观点;态度就是诗人在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在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激发态度中任一个表现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这也就要求这三个要素协调的一致性。 诗歌一般以写景见长,观点态度虽不直接点明,但是中心思想是可以把握的。鉴赏诗歌应在准确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诗人的情感取向。 例1.(2010年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问: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赏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的内涵还是作者的情感态度,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找准基本点,不能泛泛而谈。情感倾向:先抓住门外叫个不停的子规鸟,让人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思乡情,然后通过日落时山村中那幽梦不断的场景描写,暗示诗人被深重痛苦困扰。既然只是因思念故土而惆怅失意,那么解除这一烦恼的最好方式是能回一次故乡。但摆在诗人面前的现实: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为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送友归京,触景生情,心生忧国之愁。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同时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参考答案:不矛盾,因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故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二、探究诗歌形象的精神源泉与思想因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诗人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应以整体把握为基础,分析形象中的特征、意义、以及背后隐含的信息,挖掘形象中暗含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例2.(2009年全国卷1)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赏析)文中十八字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可以想象姜夔当年坐船造访石湖: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此景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即是实景——远绝烦嚣的家,也是虚景——范成大品格。他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退隐时,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把握景物的特征即把握了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参考答案:①这种说法有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