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双硫仑样反应26例急诊救治临床分析.doc

双硫仑样反应26例急诊救治临床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硫仑样反应26例急诊救治临床分析

双硫仑样反应26例急诊救治临床分析作者单位:661600 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赵云松 【摘要】 目的 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认识及防治,以了解双硫仑样反应。方法 通过对26例双硫仑样反应的不同临床表现,分别给予支持、对症、利尿处理。结果 26例患者症状都得到了缓解。结论 正确认识双硫仑样反应是预防和治疗的根本。 【关键词】 双硫仑样反应; 乙醇; 临床分析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为安塔布司反应(Antabuse)[1],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是指患者在服用某些药物之后,在一定时间内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者接触酒精,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引起的面色潮红、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重者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对本院内科门诊、急诊因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导致双硫仑样反应26例患者的救治,对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等进行探讨,以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注,避免该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列举的26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均为本院内科门诊和急诊科2008年9月~2011年3月的病例。男23例,女3例,年龄15~64岁。病因:2例女患者为肝囊肿使用无水酒精进行介入治疗后出现双硫化样反应,1例因在介入前静滴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另1例在介入之前口服左氧氟沙星;余1例女患者因服用头孢他啶胶囊与藿香正气水;其余病例中使用头孢拉定5例,头孢噻肟1例,头孢哌酮舒巴坦16例。病例中高血压患者4例,糖尿病患者1例。所有患者均否认有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上述26例患者的发病时间均在药物与乙醇接触之后的10 min~3 h出现症状。 1.2 临床表现 轻度双硫仑样反应21例,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面部发热、结膜充血、头痛、心慌,ECG未见明显改变;中度双硫仑样反应4例,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有胸闷、恶心、呕吐、乏力、轻度烦躁。其中1例患者ECG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重度双硫仑样反应1例,除上述症状之外,有出冷汗、呼吸困难、寒颤、血压下降(78/50 mm Hg),ECG:窦速,ST段V2~5导联下移0.2 mV,I、aVL、V5导联T波低平。 1.3 治疗 治疗措施如下:(1)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监测血液生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系统症状明显者给予吸氧,改善缺氧。(3)建立静脉通路,根据病情轻重,给予5%~10%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维生素C、维生素B6静脉滴注,适量补液促进乙醇和(或)乙醛的代谢和排泄。(4)对症处理恶心、呕吐。重度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给予地塞米松10 mg、纳洛酮0.8 mg分别静脉推注。快速补液后血压稳定。未用升压药物。 2 结果 2.1 治疗转归 所有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30 min~3 h内缓解,症状持续时间1~5 h,平均约3 h左右心悸、恶心、头晕等症状消失。重度双硫仑样反应者经救治,4 h后症状明显缓解,血压、心率、ECG恢复正常。10 h后症状基本消失。 2.2 误诊 有1例患者在约24 h前有头孢类抗生素使用史,饮酒约半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初诊为急性乙醇中毒。经追问病史,饮酒量不大,否认药敏史,也没有瘙痒、皮疹等过敏症状,急查心肌酶谱及ECG正常,最后纠正为双硫仑样反应。 3 讨论 双硫仑是戒酒药物,也称戒酒硫、酒畏、双硫醒。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肝脏线粒体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代谢速度减慢,主要是使乙醛不能进一步氧化为乙酸,从而使血中乙醛蓄积,乙醛浓度增加;另外双硫仑的代谢产物二乙二硫氨基甲酸酯阻断多巴胺-羟化酶的形成,使脑中多巴胺浓度升高,从而发生一系列血管运动性和精神症状。 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常见药物有:(1)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头孢噻肟等大部分头孢类抗生素;(2)磺脲类,如格列吡嗪、格列苯脲等;(3)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等;(4)其他如呋喃唑酮等。这些药物都能抑制肝脏线粒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当患者应用这些药物之后饮酒,因肝脏线粒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受到抑制,使乙醇的代谢中间产物乙醛不能转化为乙酸,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血液中乙醛浓度升高,进而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这些抗菌药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与乙醇联用时可以诱发双硫仑样反应。对乙醇敏感者、老年人或者基础疾病多的患者对乙醇的反应更为敏感和严重,双硫仑样反应的症状轻重与饮酒量成正比[2]。饮酒越多体内蓄积的乙醛越高,血液中的乙醛浓度就越高,此反应就越严重。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与用药后使用含酒精饮料和(或)药物有关,该病因为出现症状快、呈突然加重,或有饮酒史,故而该病应该注意与酒精中毒、药物过敏相鉴别。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病史的患者,还应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