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喘康速及必可酮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评析.doc

喘康速及必可酮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评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喘康速及必可酮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评析

喘康速及必可酮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评析摘要 目的:采用喘康速与必可酮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缓解其喘憋症状,避免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喘康速与必可酮联合吸入5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显示,喘憋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上,吸入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表明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能明显改善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喘康速 必可酮 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所致[1],近年来有报道人类偏肺病毒也可致毛细支气管炎[2]。其急性期均有喘憋表现,原因为广泛的细支气管阻塞和肺泡炎症导致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因此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缓解喘憋的治疗至关重要。以往应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缓解喘憋,但不良反应较大。 本研究采用喘康速与必可酮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改善并缓解其喘憋症状,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入选者为2003年1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4例,其中男98例,女66例,年龄4个月~2岁。 随机分成吸入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例和80例,全部病例均有咳嗽、喘憋发作,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和中小水泡音。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参阅文献[4],已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哮喘、支气管异物。 方法:吸入组于喘憋发作时用储雾罐吸入喘康速和必可酮,分别为1~2喷/次,每日2~3次,连用5天,对照组无吸入;两组治疗期间均采用病毒唑、止咳镇静,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液体疗法等综合治疗。 疗效观察:观察咳嗽、喘憋发作及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 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结果用X±s表示,两样本采用均数t检验,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 吸入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见表1。 临床疗效观察:吸入组喘憋消失时间和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1,表明吸入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有明显的喘憋表现,其原因为婴幼儿支气管和肺处于生长发育的薄弱时期,感染后细小的管腔因炎症分泌物、水肿和肌收缩而发生梗阻,病后仍有较多喘息症状[5],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约30%的患儿发展成哮喘,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6]。因此有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意义重大。 病毒既是感染原,又是变应原,其诱发哮喘的机制是诱导气道内嗜酸性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和活化,促进炎症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促进IgE的合成;病毒感染直接损伤气道,破坏气道上皮的完整性,增加致敏的概率和程度。 必可酮即丙酸倍氯米松,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抑制气道中免疫细胞的活性,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又不会产生全身应用时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喘康速即硫酸特布他林,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婴儿时期气道就存在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7],该药不良反应轻微,应用后可迅速改善喘憋症状。 两组临床资料显示,在喘憋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上,吸入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能明显改善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未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研究发现毛细支气管炎免疫学发病机制与支气管哮喘类似[3],毛细支气管炎是发生哮喘的重要因素,其机理是气道炎症反应,特异性IgE抗体使患儿气道对环境过敏原的敏感性增高,气道平滑肌痉挛、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等致气道狭窄而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毛细支气管炎喘憋期应用必可酮和喘康素吸入,除可有效缓解急性期喘息症状,国外报道还可以减少日后哮喘的发生,对预防哮喘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Williams JV,Harris PA,Tollefson SJ,et al.Human metapneu-movirus a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in otherwise healthy infants and children.N Engl J Med,2004,350(5):443-450 3杨锡强,主编.儿童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1-503 4王慕荻,主编.儿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282-283 5Johnston SL,Pattermore PK,Sanderson G,et al.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