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肾止遗汤治疗小儿遗尿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肾止遗汤治疗小儿遗尿症

固肾止遗汤治疗小儿遗尿症小儿遗尿症是指5岁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本病多见于10岁的小儿,也有病情反复延至更大年龄的。临床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种。本文所述的小儿遗尿,是指经过检查,排除局部或者全身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即基本属于原发性遗尿。其症状与白天疲劳程度、家庭环境、对新环境的适应性等因素有关。小儿在2~3岁以后,大脑皮质已经能够控制排尿中枢,并在睡眠中因尿意而觉醒。如果自幼进行不合理的排尿训练,心理或者精神方面的障碍,环境的改变,过度劳累等可使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影响对排尿中枢的控制,在熟睡时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即发生遗尿。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运用中医辨证理论,采用自拟固肾止遗汤治疗本病,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1年6月~2008年6月收治小儿遗尿症患儿86例,男53例,女33例;年龄5~19岁,平均9岁。全部患者都经过正规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大多数患者在外院经过西药或中草药治疗,但效果不满意。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自拟固肾止遗汤治疗。药物组成:桑螵蛸15g,益智仁15g,菟丝子10g,山药10g,覆盆子10g,黄芪20g,五味子10g,乌药10g,肉桂6g,鸡内金10g,甘草6g。睡觉不易叫醒者,加远志、石菖蒲;周身困重者加半夏、白术;乏力便溏者加党参、升麻;若病久伤阴,出现低热,口干,舌红少苔者,加用龟板、鳖甲。上药加水适量,一剂煎2次,取汁和匀,日1剂,分3~4次口服,年龄小者可多次分服,煎好的药汁不隔夜。7天1个疗程,服用1个疗程后休息5天,再加服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患者尿床症状消失,1年后无复发;②好转:患者尿床症状基本消失,偶尔因劳累,心情不畅等出现尿床,或服药时无症状,停药后易反复,需过段时间口服上药2剂巩固;③无效:服药2个疗程后无明显效果,或1年后反复,继服原方无效。 结 果 治疗结果:治愈53例(61.6%),好转28例(32.6%),无效5例(5.8%)。总有效率94.2%。 例1:患者,女,12岁,2006年6月14日初诊,主诉尿床10余年,加重伴乏力3年。患者母亲诉说,该患者自幼儿时夜尿多,每晚睡着时尿床,量和次数不等,当时认为是年龄小,未给予重视,也由于家中工作忙,晚上不叫醒小孩小便。到上小学时该小孩仍然频繁尿床,且尿后不醒,导致身体受潮,起皮疹。家人比较着急,遂带小孩到多家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给予口服多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就诊前3年来患者尿床逐渐明显加重,有时睡着1个多小时就尿床,一夜多达5~6次,睡着不易叫醒,患者开始自觉疲乏无力,头晕,加之家人有时抱怨和责骂,导致患者出现沉默寡言,精神抑郁,学习成绩日渐下滑。经别人介绍,前来我门诊求治。诊见患者面色萎黄略带黑色,神疲乏力,情绪焦虑,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遗尿,辨证属于脾肾阳虚,治法为温阳补肾,固涩止遗,方选用自拟固肾止遗汤治疗。处方:桑螵蛸15g,益智仁15g,菟丝子10g,山药10g,覆盆子10g,黄芪20g,五味子10g,乌药10g,肉桂6g,鸡内金10g,郁金10g,石菖蒲10g,白术10g,甘草6g。3剂后患者自觉困重乏力症状明显缓解,每晚尿床次数有所减少,继续加服4剂,患者精神状况明显好转,偶然尿床,可尿后既醒,夜尿次数也明显减少。休息5天后继续上药治疗,又连服7剂,夜尿症状基本消失,夜间欲要小便,就会自己觉醒。随访至今未复发。现该患者情绪良好,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秀,家人甚为感激。 讨 论 中医认为,遗尿原因有:①小儿身体虚弱,先天肾气不足,膀胱虚冷,气化失职,通调水道功能失常;②脾肺气虚,脾不能散津归肺,肺虚不能通调水道,膀胱失去约束功能;③对小儿照顾不周,训练不当;④因憋尿不及时排尿,阻碍膀胱气化,尿液久留化生湿热,湿热客于膀胱,也可造成遗尿。遗尿与肺、脾、肾、三焦,膀胱有密切关系,其病因有虚实二端,虚主要指肾气虚弱,下元虚冷,膀胱失约;实主要指肝胆湿热,热迫膀胱,膀胱气化失司,最终又致肾气亏虚。因此,无论病因的虚实,在造成遗尿的病机上,均为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气化不利,以肾为主导,离不开膀胱的制约功能,膀胱的制约功能依赖于它本身的气化功能,膀胱的气化制约功能的正常发挥又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来调节。这点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肾与膀胱相表里的基础理论”。《灵枢·九针论》云:“膀胱不约为遗溺”。加之夜间主阴,夜卧则阳入于阴,故而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肾的闭藏开合功能失司,膀胱的气化制约功能失利,因此出现遗尿。 本方中的桑螵蛸性味甘咸平,入肝肾经,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益智仁温脾开胃,暖肾固精,二者合用,补肾固精作用强,肝脾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