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及观察作者单位:225411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丁玉琴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期的护理特点。方法 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期采取系统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加强溶栓期前后的护理,使AMI患者溶栓术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降低。结论 通过系统的溶栓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引起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坏死,是心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患者发病时,表现为持续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伴胸闷气短、大汗、烦躁不安、恶心等,常因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等并发症致死。因此,一经确诊应紧急处理,保护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尽快使冠状动脉恢复再灌注。静脉溶栓治疗其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疗效确切显著,为多数医院采用的主要手段。溶栓治疗的获益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密切相关,溶栓越早,挽救的心肌就越多。缩短患者发病至入院和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是提高溶栓获益的重要措施。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收治AMI患者98例,进行急诊溶栓,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溶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诊断明确并符合溶栓指征【sup】[1]【/sup】且具备完整资料的AMI患者共98例。其中男64例,女34例,平均年龄61.5(35~72)岁。均为持续胸痛超过30 min,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心电图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超过0.1 mv者。梗死部位:前壁70例,下壁28例,其中广泛前壁25例,前间壁或前壁40例,前壁+正后壁5例;下壁17例,下壁+正后壁8例,下壁加右室3例。既往病史中有高血压者57例,糖尿病者4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24例,吸烟者52例。
1.2 方法 接诊患者后,立即给以吸氧、卧床、心电监护、止痛、扩冠、抗心律失常治疗,同时按“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sup】[2]【/sup】。于发病6 h内接受生理盐水+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30 min),同时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次/d。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甘油、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药、降糖药及其他治疗按需进行。
2 结果
溶栓后71例临床判定冠状动脉再通,溶栓再通率为72.45%。起病至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最短1.19 h,最长6 h。1例前壁AMI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经抢救无效死亡。
3 护理
3.1 溶栓前准备 立即置患者于抢救室或CCU病房,保持相对安静,专人护理,床边的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引装置、呼吸机均处于备用状态,急救车内备齐各种抢救药品。采用鼻导管给氧,流量4~6 L/min,吸氧对休克或心功能衰竭的患者特别有益,并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有助于减轻疼痛【sup】[3]【/sup】。持续进行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监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必要时每15~30分钟记录心电图1次,为治疗方案提供客观资料。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至少2条,一条选用静脉留胃针,供溶栓及输注药液,另一条静脉通路根据血管情况选择,方便多渠道补液及随时应用抢救药物,以备病情变化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一般用吗啡3~5 mg或哌替啶50~100 mg肌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前区疼痛,常给患者带来濒死的感觉,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要根据当时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方式,适当地给予安慰和鼓励,解除其紧张心理【sup】[4]【/sup】。同时医生护士在诊疗活动中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沉着稳重地进行检查、治疗,可以给患者以依赖感、安全感。
3.2 溶栓时的护理 必须根据医嘱将尿激酶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按要求30 min内滴完。掌握临床评价再通的标准,溶栓期间进行心电图监护。溶栓前记录心电图基础值,溶栓后第10~15分钟记录心电图,30 min打印全导心电图,次日打印全导心电图4次,第3日3次,以后每日1次,详细记录心电图的确切日期、时间、ST段抬高值,特别注意观察ST-T演变,以判断溶栓效果和及时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耐心听取患者主诉,溶栓时每15分钟记录胸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等,溶栓后2 h内评估胸痛是否迅速缓解和消失是判断冠脉再通的有效指标;随时与医生联系,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脉搏,以防止并发症,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3.3 溶栓后观察 了解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