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防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防范

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防范【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的防范。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自2005年2月-2010年9月收治275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27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1例,粘连性肠梗阻5例,腹腔脓肿5例,肠瘘患者2例,腹腔出血1例,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尽早采取手术治疗、恰当的切口选择、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患,居急腹症手术之首位[1]。阑尾切除是普通外科医生需要经常面对的手术,因为其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常被病人认为是小手术,一旦出现并发症,往往会造成病人不理解,易引起医患纠纷。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另一方面,要慎重对待每一台手术,通过对大量的手术病人资料分析,对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黏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甚至肠瘘,腹腔出血的防范体会,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75例病人中,男147例,女128例,年龄4岁-74岁,平均年龄36岁,<6岁的儿童7例,>60岁的老人45例。体型肥胖患者18例,糖尿病患者11例,妊娠患者12例。入院时腹疼<1d的155例,>3d的35例。 1.2 症状与体征 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首发症状的200例,伴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右下腹有固定压疼反跳痛;伴随发热病人165例;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腹肌紧张腹膜炎刺激症状的患者24例。 1.3 辅助检查 除6例病程超过3d老年患者外,血常规中wbc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育龄期妇女以及查体不配合的儿童患者,行腹部彩超探查,了解右下腹有无肿大呈腊肠样改变阑尾,通过腹部彩超确诊阑尾炎87例;弥漫性腹膜炎病人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未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术后病理报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8例,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27例。 1.4 诊断 阑尾炎早期诊断主要结合病史和体征,通常麦氏点的固定压疼反跳痛为重要诊断依据。但阑尾尖端指向有六种类型[2],分别是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盲肠下位、盲肠外侧位和回肠后位。不同位置压痛部位会有不同,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可以帮助确定阑尾位置,再结合血常规,腹部彩超等辅助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1.5 手术治疗 对于术前诊断明确,无腹膜炎体征的240例患者采用麦氏切口,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及诊断不明的35例患者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打开腹腔后,注意对切口的保护,如有脓液,首先用吸引器吸净,防止污染切口。寻找阑尾,尽量用卵圆钳,可推开大网膜,顺结肠带找到阑尾,并以组织钳将阑尾提出腹腔外。对于阑尾系膜较短,黏连较重的,可以分束钳夹、切断、结扎阑尾系膜,也可以逆行切除阑尾。荷包缝合包埋阑尾前,用碘酊、酒精三签擦拭阑尾残端,如果盲肠壁水肿较重,无法荷包缝合包埋,也可仅行阑尾结扎。如术中发现阑尾已穿孔,要注意是否有粪石漏入腹腔。腹腔感染无扩散,可用盐水纱布拭净渗出液,如感染扩散,腹腔要彻底冲洗干净。阑尾及其系膜结扎牢固后,清点器械敷料,切口各层都要止血彻底,缝合严密。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至体温稳定后及时停药。2 结 果 275例患者中11例切口感染,其中10例为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包括5例糖尿病患者;5例肠梗阻,保守治愈4例,肠黏连松解术1例,治愈;肠瘘患者2例,均经保持引流通畅,局部换药,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愈;1例腹腔出血,与患者体型肥胖,术野显露困难,阑尾坏疽、系膜肿胀等因素有关,行2次开腹探查止血治愈。3 讨 论 3.1 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据cruse统计,Ⅰ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Ⅲ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Ⅳ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0%,在化脓或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中多见。切口感染的部位多在肌层和皮下,因在牵拉腹内斜肌与腹横肌时,肌纤维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及渗血或导致积液,极易引起细菌繁殖化脓,在手术切除阑尾过程中,若切口被细菌污染,则会造成感染的发生[3]。术中需要注意,打开腹腔后注意用纱布保护切口,同时尽量避免直接用手探查阑尾,阑尾如果坏疽穿孔,可以用纱布包裹隔离;关闭腹腔时注意更换手套,选用没使用过的器械;术毕碘伏稀释液或抗生素冲洗腹腔,在腹膜外组织逐层关闭过程中,要以碘伏反复浸泡数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引流,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4]。切口每层缝合要严密,避免遗留死腔。 3.2 出血多见于病人肥胖,脂肪层厚,阑尾暴露困难,系膜结扎不确切,而且阑尾系膜质脆,结扎线易松脱,引起系膜血管出血。遇到该类病人,可适当扩大切口,同时可应用膀胱拉钩、压肠板等器械来充分暴露术野,直视下将系膜血管结扎牢固,结扎线要距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