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6例临床研究.doc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6例临床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6例临床研究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6例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颅骨缺损患者应用电脑三维塑形钛网行修补手术,观察手术时间、外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较手工塑形平均缩短25分钟,外形均满意,总费用较手工塑形者低,有1例出现少量皮下积液,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用于颅骨缺损手术有手术时间短、外形满意、总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应推广使用。 [关键词] 钛网 数字化三维塑形 颅骨缺损 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 R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47-01 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6月,应用电脑塑形钛网行颅骨缺损修补术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22-65岁,平均43岁。颅脑外伤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8例,其中因合并脑积水同时行V-P分流术4例。颅骨缺损部位:左额颞顶8例,右额颞顶12例,左颞顶7例,右颞顶6例,双侧颞顶部3例。颅骨缺损面积5.0cm×7.0cm-12.0cm×15.0cm,平均7.5cm×10.0cm。颅骨缺损至行手术修补时间3-36月,平均6月。 1.1 手术适应证 ①美容;②保护脑组织,保持脑稳态;③颅骨缺损综合征;④心理障碍,影响正常工作;⑤颅骨缺损直径>3cm[1]。 1.2 术前钛网制备 术前均行颅骨CT骨窗扫描,层厚2mm,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进行三维重建,并在电脑工作站进行CT图形滤波二值化、轮廓提取等流程的处理,用自主开发的CAD软件进行矢量化三维建模,输出RP机(快速成型机床)国际标准数据(STL文件格式),通过互联网络,将数据传至数字化颅骨修复体制造公司,最后由数控铣床直接对钛网进行无模压制[2],将成型钛网根据缺损大小裁剪成超出骨缘0.5-1cm,经表面处理后送手术室消毒备用。 1.3 手术方法 病人均在全麻下手术治疗。取原手术切口,切口处及术区注入生理盐水。先从手术瘢痕外正常头皮及帽状腱膜下层注水,待其隆起后再向术区注射,以防刺入过深伤及脑组织。切开头皮,分离帽状腱膜下层及颞肌。显露颅骨缺损边缘,沿骨上缘切开骨膜并向外剥离约1cm。将已消毒电脑塑形好的钛网覆盖在颅骨缺损处,调整好方向及位置,用5-7枚钛钉固定。若颅骨缺损范围大,可在硬膜中央悬吊2-3针固定在钛网上。皮瓣下放置一根硅胶引流管,逐层缝合帽状腱膜、头皮。手术时间1.0-2.0h(平均1.2h)。术后处理: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例病人术后应用药物预防癫痫。术后24-48小时拔除皮下引流管,8-10天头皮切口拆线。 2 结果 36例病人随访时间2-18个月,平均10个月。手术中钛网塑形及固定时间较手工塑形平均缩短25分钟,钛钉较手工塑形平均少用6枚,外形均满意,术后有1例出现少量皮下积液,予加压包扎后自行吸收。无感染、癫痫、严重排斥反应、钛网及钛钉移动、头皮缺损、钛网外露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颅骨缺损多是由于颅脑外伤或高血压性脑出血术中去骨瓣减压所致,对有手术指征者应行修补手术。早期的颅骨修补材料主要有有机玻璃板、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硅橡胶板、高分子纤维增强材料等,这些修补材料多存在组织相容性差、易感染、易形成皮瓣下积液等缺点[3]。钛网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组织相容性好,植入人体后,成纤维细胞可以长入钛网的微孔,使钛网与组织融为一体,且有钙化和骨化趋势,术后不影响CT、MRI、脑电图等检查,是较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4]。既往采用手工塑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手术时,术中需再次对钛网进行塑形,且钛网与颅骨贴附不充分,导致手术时间长,钛钉使用多,费用高,外形欠佳,术后并发症较多。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则利用CT采集颅骨缺损的数据,通过CAD完成三维设计,并利用RP技术完成曲面加工,最后通过数控铣床制作出与颅骨缺损完全符合的修复体,符合生理要求[2]。电脑三维塑形钛网边缘平整光滑,不会对皮肌瓣有损害、切割作用,钛网与骨窗缘紧密贴附,解剖形态匹配良好,术后外形满意,钛钉虽用量减少,但对钛网的固定较手工塑形更为确切,无松动之虑,而且手术时间缩短后创面暴露时间亦相应减少,使得患者术后发生积液及感染机率大大降低,术后恢复期缩短,患者可以较快地恢复工作,融入社会,因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4. [2] 郭永川,索新.颅骨修复体数字化塑形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4):252-253. [3] 姚祥林,宋晓东.三维成像无模多点钛网成形颅骨修补40例报告[J].创伤外科杂志,2005,7(4):28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