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中庸之道的辩证思维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ocVIP

儒家中庸之道的辩证思维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中庸之道的辩证思维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oc

儒家中庸之道的辩证思维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摘 要】儒家中庸之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集中表现为“天人合一”的观念,其所包含的朴素的辩证思想有着超时代的前瞻性,“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执两用中”的整体思想;“执中知权”的发展观点;“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对于缓解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中庸之道;辩证思维;生态文明建设;启示   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改革开放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资源环境危机的挑战呢?笔者认为,传统的儒家中庸之道的精髓就在于平衡协调各种矛盾关系、促进事物的正常发展。重审这一哲学理念,挖掘其中所包含的辩证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儒家中庸之道的内涵及其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辩证理念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显著特色,源于先秦的尚中观念。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只有掌握规律,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如射箭时,只有持弓之手左右高低都达到适当的程度,箭发才能中的。这个最适当的程度就叫做 “中”,这就是最初的尚中观念。而后“中”的理念逐渐深化发展为使各种事物合乎一定标准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论范畴。譬如尧在让位于舜时就强调治理社会要公正、执中,“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① 。《周易》中也体现了“尚中”的观点,如“中行,无咎”②。孔子继承了前代的“尚中”思想并从哲学范畴和道德观念角度,提出了“中庸”的方法论原则。   孔子的“中庸”概念,首见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把中庸作为德性要求,认为“过”和“不及”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极端,因此两者都加以排斥,主张不偏不倚。战国时期子思提出了中庸“致中和”,阐明了“中”与和谐的内在联系。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执中”的同时也要懂得权变。只有依据不同的情况有所变化,才能恰到好处地坚守圣人之道。宋、明时代,理学家对“中庸”观念更是推崇备至。后代虽历经嬗变,但始终没有偏离“中和”的宗旨,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精神的主要支柱。中庸,也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研究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最好状态。“所谓‘中’,体现了处理事物的正确性;所谓‘庸’,体现了适用于一切事物的普遍性。因此,所谓“中庸”,就是正确而普遍的真理。③”   儒家中庸之道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集中表现为“天人合一”的观念。如儒家对于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采取的立场是欲而不贪,也就是强调人对于自然欲望的满足必须理智地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这在客观上保护了自然环境的正常运转。《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就是说万物要在和谐中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时既要顺应自然,又不屈服于自然,既要利用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最终实现天道与人道的和谐统一。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用这一理念去反思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   二、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生态问题   1.资源短缺瓶颈制约发展。   中国既是资源总量大国,又是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正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最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   譬如就水资源而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2/3供水不足,其中1/6的城市严重缺水。就耕地资源而言,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且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就能源资源而言,我国煤炭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探明程度依然很低,缺口依然巨大。   在人均资源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却较为低下,资源消耗程度比较高。许多地方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采取了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耕地质量不断退化,草地过牧,森林超采,自然灾害频繁加剧。面向2020年,我国还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发展中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   2.生态环境恶化压力加大。   从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来看。一是水污染严重,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按污染程度由轻到重依次是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黄河、辽河、海河;全国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二是大气污染严重,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 60%以上的南方城市出现酸雨,已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材料、能见度和公众健康构成了威胁;三是固体废弃物污染,我国每年产生工业固体垃圾10亿吨以上,对生态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已形成极大威胁。四是生态形势依然严峻,荒漠化严重,森林质量相对下降,草地退化,生物物种锐减,水生态失衡等,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减弱。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