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导航】高二语文-4.13《灯下漫笔》节选配套课件-人教版第三册.pptVIP

【课堂新导航】高二语文-4.13《灯下漫笔》节选配套课件-人教版第三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新导航】高二语文-4.13《灯下漫笔》节选配套课件-人教版第三册

(3)中国历史总陷入“一治”(暂时做稳了奴隶)“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循环圈之中。 由此可见,两个时代的概括是和上下文关联着的。 这篇文章表现了鲁迅前期作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所具有的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但是,鲁迅当时还不是一个阶级论者,他一方面指出了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奴隶,而另一方面则忽略了中国劳动农民几千年来进行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斗争,虽然都没成功。 4.文章饱含着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分析:鲁迅的杂文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要分析本文复杂的情感,应从本文谈论对象涉及的三个方面入手:即中国人(百姓),统治者(一种暴力),中国社会(时代)。那么文中至少渗透四种情感:对封建专制和封建暴君的愤怒抨击之情;对中国苦难百姓的同情与批判,即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思想的讽刺批判之情;对创造“第三样时代”的鼓舞、希望之情。 全文感情基调以怒和怜为主,愤怒、讽刺、批判、同情融为一体。一篇杂文包含如此复杂强烈的情感,实在称得上是一篇奇文。 5.鲁迅的杂文较为深奥,如何才能准确快速理解本文主旨呢? 分析:从全文的整体出发,在理清脉络、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抓关键句,理解文章主题。 全文由现实写到历史,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逐层深入中,前后推论了三个关键句。①“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②“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③“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这三个关键句,基本上体现了本文的主题思想。抓住了这一篇文章的关键语句,往往就抓住了总括文章主题思想的钥匙。 6.如何理解“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句话的含意? 分析:文章中说中国的时代只有两种:一是战乱时代;二是“太平盛世”。 老百姓在战乱时代,“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老百姓深深地陷入这种两难境地,为了求得生存,宁愿去做奴隶,希望社会承认他们无罪而免遭杀害。 这种愚弱的国民性是两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恩格斯说过,专制主义“不承认任何普通的、公民的、人的权利”。再从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思考,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文人也一样,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这样就逐渐造成了国民性的怯懦,一天天地满足着,即一天天地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四、创新思维 问题: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了,那么我们现在是否已是第三样时代了? 课文观点: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发散角度1:现在已是第三样时代了。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人不再受奴役,受压迫,有了自己正当的民主和权利。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中国已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扬眉吐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中国人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正在向现代化进军。总之,中国人已争得做人的权利,争得了“人”的价格。 * 【大纲版】课堂新导航配套课件高二语文上册第4单元13灯下漫笔(节选) 十三 灯下漫笔(节选) 名句品读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 经典美文赏读 十三 灯下漫笔(节选) 基础知识梳理 文本预习必知 文本解读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知能优化训练 文本预习必知 作家作品 参见第九课《记念刘和珍君》 写作背景 《灯下漫笔》选自鲁迅的杂文集《坟》,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 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篇文章正是创作于这样的背景下,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 知识链接 1.关于漫笔 “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 2.关于鲁迅 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 ——林语堂 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刘半农 迅师于古诗文,虽工而不喜作。偶有所作,系应友朋邀请,或抒一时性情,随书随弃,不自爱惜,生尝以珍藏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