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规矩(二十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老规矩(二十一).doc

北京老规矩(二十一)   怎么问岁数   北京人喜欢问人家的岁数,其实有时人家活多大岁数,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老北京人在社交场合,见面寒暄,一般必问这四项:贵姓、台甫、府上、贵庚。   “贵姓”,谁都知道。“台甫”,就是表字,即叫什么名儿。“府上”,就是住哪儿。“贵庚”,就是多大岁数了。   为什么非要问岁数呢?主要是为了下面交谈的称呼。通常岁数大的要称兄:仁兄如何如何。岁数小的要称弟:贤弟怎样怎样。由此看来,询问年龄亦是一种礼貌。   但是,按北京的老规矩,有几种人是不能随便问人家的年龄的。一是男的不问女的岁数,尤其是老年妇女和朋友的妻子。二是年轻人不问老年人的岁数。   可是有时候,办什么事儿,需要知道女人和老人的岁数,不得不问,怎么办?按北京的老礼儿,可以拐个弯儿,委婉地问。老北京人还给您预备了一些问岁数的好词。   比如想知道老年人的岁数,可以这么问:“您老高寿呀?”或者您拿眼细观,估摸他有六七十岁,就往少了说:“您今年有五十吗?”   快七十岁了,长得像五十,一般老人就爱听这话。他肯定会很痛快地说出自己的实际年龄。   您知道他多大岁数之后,一定要跟上一句:“哦,您可真不像那么大岁数的人。”   他如果是八十多岁,您得说像七十岁的。他要是七十多岁,您就得说像六十多岁的。总之,要往少说几岁,讨老人心里高兴了,他也就不忌讳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了。   老人到了迟暮之年,比较忌讳别人问他的年龄。所以,一般情况下,还是不要问人家的岁数。   胡适是有名的大学问家,有一次参加朋友的宴会,碰到了齐如山先生。当时胡适68岁,齐先生比他大十多岁。胡适上来就问齐先生的岁数。齐先生是老北京,当然不高兴。可人家问了,他又不好不说。   胡先生知道齐先生比自己大,讨好齐先生说:“我看您活到90岁绝无问题。”   这句话,把齐先生惹恼了。他愣了一下说:“我倒有个故事,有位矍铄老者,人家恭维他可以活到一百岁。老者陡然色变说,我又不吃你的饭,你凭什么限制我的寿数?”   胡适听到这儿才明白自己说走了嘴,自讨没趣。急忙跟齐先生道歉:“抱歉,我说错了话。齐先生多包涵。”此事成了台湾文人圈的一段佳话。   为什么齐先生会瞪眼?一是胡先生问了他的岁数。二是胡先生预言了他的寿数。要知道老人是特别忌讳人家说他能活多大岁数的。所以,您最好记住北京的老规矩,在老人面前,还是慎问年龄。   会见异性要敞门   会客,尤其是谈点个人隐私,当然不愿意让别人听见,门,唯恐关得不严,谁会敞开门会客?没错,这是一般现象。我说的则是特殊情况。   什么特殊情况呢?比如,您是男士,去拜访一位女士。您长得一表人才,穿着打扮也很时尚。那位女士恰值芳龄,相貌端庄,气质可人。这位女士家,就她一个人。   遇到这种情况,您进她家后,随手把门关上。如果让外人看见,在不知情的状态下,是不是会有非分之想?您还别不信,真备不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会是“真备不住”。   所以,北京有个老规矩:家有女眷,单独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大老爷儿们应该回避。非有事要说,对不起,您不能关门,必须把门敞开。这样,您不给人家找麻烦,自己心里也踏实。   中国的老传统:男女授受不亲。尤其是年龄相近的男女,在交往中有许多禁区,这是众所周知的。   老北京人大都住大杂院的平房。有的一个院子住几家、十几家,出来进去的,人多眼杂,男女之间在生活细节上如果不注意,很容易给人留下“话把儿”(闲话)。所以,要处处留意。敞门会客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居住环境跟过去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很多北京人住进了单元楼房,但不管住什么房,这个老规矩,也还在沿用。当然,在机关办公室也适用。   如果不想敞门,也好办,男的或女的,双方哪怕有一个同性别的人在场就行。   男人不夸女眷   北京有句老话:“孩子瞧着永远是自己的好,媳妇看着永远是别人的好。”既然是老话,现在听着,就会感觉有点“老”。   新社会,新观念。如今这晚儿(这会儿)的人,比过去可自信多了――不但媳妇是自己的好,孩子更是自己的好。   但如果平心静气地琢磨这句老话儿,您会发现,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状态。   当妈妈的,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带大,在她的眼里,别人的孩子再好,也是别人的,当然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好。   当丈夫的天天看着自己的媳妇,视觉难免会产生疲劳,看见别人的媳妇,且不论美丑,总会有一种新鲜感,所以总觉得人家的媳妇在某些方面,要比自己的媳妇好。   其实,这只是一种心理活动而已,看别人的孩子没自己的好,您也不至于上去咬人家两口。瞅别人的媳妇好,您也舍不得跟自己的老婆离婚。既然是心照不宣的事,当然也就不能口无遮拦了。   老北京人是知书达理的,自然特别看重男女之间的“授受不亲”,所以有个老规矩,男人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