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1-岳麓版必修2.docVIP

高中历史《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1-岳麓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1-岳麓版必修2

第14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程标准】自读、1分钟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自读、1分钟 (1)重点:掌握近代中国铁路、航运、航空及邮政事业的发展过程。 (2)难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逐步认识到中国近代化之路充满荆棘,试着分析其原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知识结构】 原因、表现 时期 原因 表 现 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交通和通讯进步 大众传媒的变化 1840---1949 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衣:西装中山装、旗袍、高跟鞋 习俗:断发、禁缠足、鞠躬、握手、新式婚礼、简洁葬礼 唐胥铁路和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轮船招商局成立;大清邮政局的成立;有线电报。 近代报刊《伸报》;近代电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关光曲〉〉,中国电影有过辉煌 1949---1976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当家作主,但底子薄 出现新生活,新风尚;中山装、绿军装曾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但温饱还没解决 电话对老百姓来说一直是奢侈品 文革中电影走人低谷,收音机成为了“四大件”之一 1978---现在 中国改革和开放的进行;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的安定和和平的国际环境 GDP巨变,城镇化进程加速,人民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出现时尚中国:思想观念、穿着、居住条件、流行语的都变化大 高速公路和磁悬浮列车的出现, 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电视普及,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自主学习】 交通工具的发展 快速阅读教材,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情况。列出变化情况简表: 铁路交通:19世纪80年代,第一条铁路、 铁路;铁路史上的里程碑:京张铁路;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标志着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萎缩 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1920年, 研制水上飞机、北洋政府开设 ,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1949年有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2)合作探究 仔细阅读教材,讨论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交通工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结合教材内容和第67页3.4.5段讨论回答,我国的铁路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交通运输业在旧中国发展缓慢,进入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就有了迅速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1题:提醒学生,书中有隐讳的回答。抓住鸦片战争的影响去思考。 第2题:火车机车的改进、铁路的延伸、火车的提速。 在这个问题中,教师可以介绍“0”号机车名称的来历,播放有关京九铁路等影视资料。 第3题:根据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旧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缓慢是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等原因导致,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中国的建设还处于探索期,所以虽然有发展,但还不够迅速,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并逐渐与世界接轨,更加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充分说明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发展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讨论:我们为什么把地球称为“地球村”?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 (提示:是什么使全世界的人,宛若生活在同一个乡村中 昔日走三峡的四川船夫有首歌谣说:“出了南津关,两眼泪不干,要想回四川,难于上青天!” 材料二南津关口的至喜亭(意为“至此则喜”) 通过以上两则材料,同学们可以发现,古代的蜀道有什么特点? 古代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与木船,出行不便,安全性低 材料三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场秋雨就让出行的李商隐不知归期,你们觉得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有什么特点? 古代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与木船,出行不便,安全性低;通讯手段落后,耗时长 材料四 截止抗战爆发前,经常行驶长江的洋船有50多艘,总吨位95万多吨,洋船以占全长江轮船47%的吨位,排斥了中国民间资本,垄断了全长江62.4%的客货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洋船占据垄断地位, 2.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问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连接通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通途变天堑 图二 财富流荷兰,英国成海盗 图三 世界成一家 请回答: (1)你从上述图片中分别获得了哪些有效信息?(3分) (2)在世界史上促成“天堑变“通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请指出这一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