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子鳄行为研究.doc
扬子鳄行为研究
[摘 要]本文综述了目前扬子鳄行为生态方面的研究进展,将过往研究中发现的若干扬子鳄行为划分为取食行为、保养行为、运动行为、体温调节行为、争斗行为加以分别介绍,又将被重点研究过的扬子鳄合唱吼叫、营巢、产卵、育幼等概括为繁殖行为进行讨论。据此本文认为,今后的扬子鳄行为生态研究应注意从大尺度着眼,尽量对野生环境下扬子鳄的完整行为谱进行长周期观察,并着重对行为的起源、机制、演化过程等方面加以探讨,而不要仅限于对行为的简单定义与描述,以期在该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扬子鳄 行为生态学 行为谱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043-01
扬子鳄别称土龙或猪婆龙,是爬行纲鳄目鼍科鼍属仅有的两种鳄之一,也是我国现在特有的唯一一种鳄。以往对化石与历史文献的研究显示我国古代南方地区曾经还有湾鳄与马来鳄分布,但目前在我国均已灭绝,仅有扬子鳄存活到了今天。
一、取食行为
摄食:扬子鳄为肉食性动物,主要食物包括田螺、螺蛳、河蚌、水生昆虫、两栖类、小鱼和小虾等,也能捕食一些尚未长出飞羽的幼年禽类如小鸭等和一些小型哺乳动物。据陈壁辉等1955年的剖胃检查,田螺在扬子鳄的食谱中平均占到了42%左右,是扬子鳄的主要食物。1983年的调查发现,扬子鳄有时也能吞食一些幼体龟鳖,成体则无法吞下。同时,扬子鳄很可能对克氏原螯虾情有独钟,对扬子鳄产地的社区走访发现了数起扬子鳄潜入原螯虾饲养塘偷食的现象。
堆伏:即扬子鳄休息时相互紧靠甚至堆叠的现象,观察中最多甚至达到四层。该现象在秋季最为常见,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观察对象种群密度过大所致,也可能起着保持体温或有助于警戒的作用。
漱口:扬子鳄在漱口时,先张口,使水面淹没下颌,而上颌超过水面,然后猛然闭合吻部,并伴有快速点头的动作以加大水流冲击力,使水流从其齿间排出,带走口中以及齿缝中的食物残渣。类似的动作在湾鳄中同时也是一种威胁性显示,但对扬子鳄该行为是否有类似的作用目前尚不得而知。
伸懒腰:动作似人,其头与后肢先离地,而后前肢或前后肢同时向与身体垂直的方向伸出,并伸直前臂、分开掌指(趾)。该行为有时伴有打呵欠。
打呵欠:动作似人,头部先抬起后放下,抬起时吻部缓慢张大,放下时向外吐气,随后做出吞咽动作,吐气有时会发出较响出气声。该动作在水中与陆上均可见,但陆上更常见。
挠痒:抓挠头部时头部先向一侧歪斜,而后该侧前爪前伸,用爪端前后抓挠一定区域;抓挠身体后端时用后肢紧贴身体侧面,然后通过伸缩后肢抓挠特定部位。
摆尾:仅见于陆地,指后肢以上部分基本不动,仅尾部尤其是尾末端缓慢由一侧向另一侧来回移动的动作。研究人员认为该行为目的是驱赶蚊虫或与同类嬉戏。
嬉戏:该行为有两种表现,两鳄静止时一鳄以下颌轻触另一鳄头部与吻端,或用尾部拂动甚至跨爬另一个体;在水中时则表现为两个并头或一前一后一起游动,有时两鳄发生追逐。嬉戏是为了建立或维持与特定个体的关系,如与交配个体或寻找新伙伴(观测见同一个体在一段时间内与几个个体发生嬉戏行为)。
二、运动行为
游泳:扬子鳄头部微抬以控制方向,四肢自然放松向后贴体或与身体平行,尾部用力摆动提供动力,快速游动时身体前端有时也随摆尾动作而轻微左右来回摆动。游至某处停下休息时,尾部停摆,四肢伸展、指爪张开以增大阻力。扬子鳄游泳时几乎无明显响动。
据调查,夏季游泳行为在扬子鳄所有行为中占7.05%,秋季占5.68%。悄无声息的游泳方式对扬子鳄进攻和成功捕食至关重要,同时也起到逃避敌害和同类攻击的作用。
爬行:扬子鳄的幼体与亚成体其爬行方式不同于成体。幼体与亚成体在爬行时,四肢将全身撑离地面,个别个体甚至尾部也悬于空中;而成体爬行时,整条尾部均拖于地面,腹部也不一定完全离地,有时短距离爬行时腹部仍与地面相贴。扬子鳄爬行,其一侧足先向前迈,身体重心落于另一侧足,如此交替前进,并伴有身体与尾部的节律摆动。
爬行是为了实现陆地移动。某些成年扬子鳄能在陆地连续爬行几十公里,这可能与其寻找配偶有关。
三、体温调节行为
晒太阳:扬子鳄在阳光下伏地不同,眼常闭合,口常张开。张开口部可能是在接受了太多热量后便于散热,常见扬子鳄在晒太阳一段时间后才张开口部,数分钟后即进入水中。同时,研究者还发现秋季扬子鳄晒太阳时张口个体显著少于夏季。
潜水:浮于水面的扬子鳄在潜水时,先讲躯干没入水中,而后是头部与眼睛入水,最后才将鼻孔也一起潜下。其出水与入水的动作很轻缓,几无动静。其潜水市场变化很大,短则数秒,长可达数小时。潜水时一般在水下保持静止,偶有个体也会在水下游动。
打洞与冬眠:扬子鳄的生活史可划分为两个大的部分,气温在16℃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