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实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分子化实验

实验二 丙烯酰胺溶液聚合 一、目的要求 1.认识并了解溶液聚合及其反应原理; 2.掌握丙烯酰胺溶液聚合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溶液聚合是将单体,引发剂溶于溶剂,然后进行聚合的方法。根据所生成的高分子物质溶解情况,可以分为均相溶液聚合和非均相溶液聚合(也叫沉淀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型聚合和缩聚反应聚合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 溶液聚合一般具有反应均匀、聚合热易散发、反应速度及温度易控制、分子量分布均匀等优点。但是由于溶剂的引入,大分子自由基易向溶剂发生链转移反应,造成转化率降低,聚合度不高,使产物分子量降低,这是溶液聚合的主要缺点。因此,在选择溶剂时必须注意溶剂的活性大小。各种溶剂的链转移常数变动很大,水为零,苯较小,卤代烃较大。一般根据聚合物分子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剂。另外还要注意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选用良溶剂时,反应为均相聚合,可以消除凝胶效应,遵循正常的自由基动力学规律。选用沉淀剂时,则成为沉淀聚合,凝胶效应显著。产生凝胶效应时,反应自动加速,分子量增大,劣溶剂的影响介于其间,影响程度随溶剂的优劣程度和浓度而定。 本实验以丙烯酰胺为单体,水为溶剂,(NH4)2S2O8为引发剂,水为溶剂有许多优点:(1)价廉,(2)无毒,(3)链转移常数小,(4)对单体及聚合物溶解性能好,为一均相反应。 反应式: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在均相反应结束后,可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聚合物与溶剂分离,再用过滤等方法,得到固体聚合物。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优良的絮凝剂,水溶性好,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选矿、化学工业及污水处理等方面。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三口瓶250ml、球形冷凝管、温度计100℃、烧杯100ml、量筒100ml、搅拌装置、控温装置。 药品:丙稀酰胺(分析纯)10g、蒸馏水100ml、(NH4)2S2O8 (分析纯)0.06g。 四、实验步骤 1.如图组装好各种实验仪器。 2.用天平称取丙烯酰胺10g,量筒量取蒸馏水80ml,并将称量好的丙烯酰胺和蒸馏水依次加入到三口瓶中。 3.将水浴温度设定至30℃,并开始搅拌。 4.用天平称取(NH4)2S2O8 0.06g,量筒量取蒸馏水20ml,并将称量好的(NH4)2S2O8溶解在烧杯中,不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5.将溶解好的(NH4)2S2O8溶液加入到三口瓶中。 6.将水浴温度设定至90℃,慢速搅拌2~3个小时。 7.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反应现象,并加以记录。 8.反应结束,清理实验台。 五、思考题 1、 溶液聚合有何突出优缺点?为什么?应用情况怎样? 2、 影响溶液聚合的因素是什么?具体影响如何? 3、 用溶液聚合为什么所得聚合物分子量低? 实验三 苯丙乳液聚合 一、试验目的 1、了解乳液聚合特点、配方及各组分的作用。 2、熟悉苯丙乳液的制备及用途,掌握实验室制备苯丙乳液的聚合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液聚合是指单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在介质中,加入水溶性引发剂,在搅拌或振荡下进行的非均相聚合反应,它既不同与溶液聚合,也不同于悬浮聚合。乳化剂是乳液聚合的主要成份。乳液聚合的引发、增长、终止都在胶束的乳胶粒内进行。单体胶滴只是贮藏单体的仓库。反应速率主要决定于粒子数,具有快速、分子量高的特点。 苯丙乳液是苯乙烯、丙烯酸酯类、丙烯酸三元共聚乳液的简称。苯丙乳液作为一类重要的中间化工产品,有其非常广泛的用途,现已用作建筑涂料、金属表面胶乳涂料、地面涂料、纸张粘合剂、胶粘剂等,具有无毒、无味、不燃、污染少,耐候性好、耐光、耐腐蚀性优良等特点。 本实验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等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和NaHCO3为乳化剂,水为分散介质进行的乳液聚合。苯乙烯在水相中溶解度很小,主要以胶束成核,乳化剂可以是互不相溶的单体—水转变为稳定的不分层的乳液。 三、主要仪器试剂 仪器:三口瓶250ml、球形冷凝管、温度计100℃、烧杯50ml、量筒25ml、恒压滴液漏斗、搅拌装置、控温装置。 试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烷基硫酸钠, OP-10,过硫酸铵, NaHCO3,磷酸三丁酯。 四、实验步骤 1. 称取过硫酸铵0.20g溶于5ml水中备用。 2. 称取十二烷基硫酸钠0.20g,OP-10 0.3g,NaHCO3 0.1g,配成15 g乳化剂混合液,称取丙烯酸丁酯18 g,苯乙烯15 g,丙烯酸1.5 g,混合在烧杯中备用。 3.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液滴漏斗)、冷凝管的250ml三颈瓶中加入50g蒸馏水,再加入全部乳化剂和混合原料的一半,同时加入一半引发剂,开始搅拌,在78~83℃下反应20min。 4. 滴加剩余的原料和引发剂,在40~50min内滴完,然后在85~87℃下反应2h,降温至40℃以下,加入磷酸三丁酯等助剂后放料。 五、思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