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渔业经济 2008年第1期 第26卷
鱼文化的发展前景及其社会功能
宁 波
(上海水产大学,上海 200090)
摘 要:在文化与经济的日益频繁互动中,鱼文化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鱼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鱼
文化需要合理地走向市场,比如以鱼文化带动水产业新的增长点;以鱼文化刺激常规水产业发展;以鱼文化带动其他
产业:以鱼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走向市场的鱼文化才会更有生命力,然而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要避免庸俗化
和赤裸裸的功利化。
关键词:鱼文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08)O1.0049.03
一
、 鱼文化的发展前景
我国古代有关渔业的文献丰富,《诗经》、《尔雅》、《周礼》、《本草纲目》等古籍,就有鱼名、渔具、渔法、
水产品利用等知识的记载。其中著名的专著有《陶朱公养鱼经》;宋代傅肱的《蟹谱》;明朝屠本唆《闽中海错疏》
(1596年)、黄省曾 《鱼经》(SL名养鱼经)、残刻本 《渔书》、杨慎的 《异鱼图赞》;清朝乾隆年间 《官井洋讨鱼
秘诀》(1743年)、李调元的《然犀志》(1779年)、郝懿行的《记海错》(1807年)、郭柏苍的《海错百一录》(1886
年),清代沈同芳的《中国渔业历史》(1906年),民国李士豪、屈若搴的《中国渔业史》(1937年)等。这些著
作都是中国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国还有大量有关鱼文化的诗歌、雕刻、绘画等艺术作品。
由上可见,我国鱼文化的历史非常久远,然而却一直未独立成学,从古至今专门论述鱼文化的著作也比较鲜
见。2O世纪中叶,闻一多曾写过一篇 《说鱼》,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鱼的生殖象征、渔俗情歌等,可算作鱼文化研
究的启蒙。李思忠、成庆泰曾一一考证 《诗经》里面的鱼名,并逐一给出现代解释,但分类学的意义大于鱼文化
研究的含义。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渔业史研究会办公室曾编著 《渔史文选第一辑》,其中也有鱼文化的内容。此外
许多专家也或多或少论述过鱼文化,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成庆泰,上海水产大学刘宠光、施鼎钧、王武、
纪成林等。但是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却比较少,鱼文化资料散见于各类刊物著作,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与学理性。
一 方面“中国鱼文化是我国文化史上历时最久,应用最广,功能最多,民间性最强的文化现象,为中华文化之光
增添过异彩,其积极因素至今仍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另一方面其研究却相对滞后,产生了一种暂
时的表里分离现象。
然而渔业与鱼文化的关系注定这种分离现象是暂时的。1990年,陶思炎编著 《中国鱼文化》,从功能文化学
角度比较系统地阐释了鱼文化的功能,并概括出其演化规律,是我国第一本系统深入研究鱼文化的代表性著作,
取得许多理论突破。2001年,赖春福等出版 《鱼文化录》,将散在的部分鱼文化资料收集整理,编辑成书,为鱼
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2004年5月19日,宁波市象山县成立渔文化研究会。2005年,上海水产大学将水生
生物科技馆与鲸馆合并组建成立上海水产大学中国鱼文化博物馆,并成立中国鱼文化研究所,建立了一支专门研
究鱼文化的队伍。由于以上学者和机构的努力,中国鱼文化的学科体系日益得到繁荣和重视。
陶思炎认为,中国鱼文化能顺应历史的发展,能自益,亦能自损。历史已经表明,其诸多功能有此起彼落的
收稿日期:2007.8.7
作者简介:宁波(1972一),男,硕士,副研究员,上海水产大学中国鱼文化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中国鱼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文
化水产学、渔村社会学、高等教育管理,Tel:021E-mailbning@shfu.edu.cn.
陶思炎.中国鱼文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201
宁波:鱼文化的发展前景及其社会功能
现象,并导致鱼俗、鱼物、鱼信的量变与质传。鱼文化的白损是其旧体的离析与清理,其白益是新形式的增生、
新结构的重建和新功用的开辟,其中包括对外来文化因子的吸收。。中国鱼文化的部分功能有其越时长效之性,
特别是表喜庆吉祥与游乐赏玩的功能不会因物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妊娠恶阻.pdf
- 猪咬伤诊疗规范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海蜇蜇伤诊疗规范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3年云南文山州砚山县江那镇人民政府村(社区)后备干部及社会服务岗位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VIP
- 第二阶段课件11检索概论ii.pptx VIP
- 狂犬病诊疗规范2021年版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4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更新解读课件.pptx VIP
- 通达信公式编写初中高级全套教程(附:通达信全部函数表).pdf VIP
- 译林牛津版苏教八年级上册英语词汇表(表格版)直接打印.pdf VIP
- 2023年云南文山州砚山县江那镇村(社区)后备干部及社会服务岗位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