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322至卷322-烦躁门.pdfVIP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322至卷322-烦躁门.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二十二 烦躁门     黄帝素问      至真要大论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民病烦心,胸中热。   【 注 烦心,火热盛也。】   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脐下反动,呕逆躁烦。    【 注 外淫之火交于内也。】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    【 注 少阳之气,合于三焦,故热客于胃。三焦与心主包络相合,故烦心心痛。】   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    【 注 烦躁,火烦而阴躁也。】   少阳之复,大热将至,心热烦躁。    【 注 心热烦躁,皆热乘心肺也。】   少阴司天,主胜则心热烦躁。    【 注 君相二火之气胜也。】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 注 火者,少阳包络之相火。】      气交变大论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体重烦寃。    【 注 水气上乘于心,故病烦寃。】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体重烦寃。    【 注 水不能济火,故烦寃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体重烦寃。    【 注 肾虚脾虚肝虚,皆令人体重烦寃。】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    【 注 烦心悸者,水上凌心也。躁者,火不交于阴也。】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民病烦寃。    【 注 寒气上凌,故病烦寃。】      五常政大论   太阳司天,心热烦。    【 注 心热烦者,火炎于上也。】      五脏生成篇   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 注 君火之气,外受于邪,则心烦于内。太阳之气受邪,则头痛于上。病在膈 中,是过在手太阳少阴之经矣。】      调经论   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悗乱而喜忘。    【 注 血并于上,则脉气实而心烦惋。气并于下,则气不舒而多怒。血并于下,则 血畜于下而喜忘。气并于上,则于上而为悗乱。】      刺热篇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    【 注 脾络注心中,故心烦而颜青。热邪干胃,故欲呕。脾主肌肉,故身热。】      诊要经终论   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    【 注 心烦者,包络之气上炎也。】      玉机真脏论   夏脉不及,则令人烦心,上为咳唾,下为气泄。    【 注 不及则反逆于内而烦心,上熏肺而咳唾,下走腹而气泄矣。】     灵枢经      经脉篇   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者,烦心心痛。   【 注 水不济火也。】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 注 烦心心痛掌中热,自内而外也。】      五乱篇   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荣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 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    【 注 清浊相干者,循脉之营卫与行阴行阳之营卫相干,是以乱于胸、乱于心也。 】     金匮要略 【 汉□张机】      烦躁病脉证治   上气篇曰: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水气篇曰: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太阳病,脉浮而紧,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 为黄汗。然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不可发汗。   虚劳篇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病人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下利篇曰: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肺痿篇曰: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腹满篇曰: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黄疸篇曰: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 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腹满舌 【 当作身】 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脉诀 【 晋□王叔和】      脉法   心脉歌曰:溢关骨痛心烦躁,更兼头面赤骍骍。   杂病生死歌曰:内外俱虚身体寒,汗出如珠微呕烦。忽然手足脉厥逆,体不安宁必死 拚。   虚脉歌曰:恍惚心中多悸惊,三关定息脉难成。血虚脏腑生烦热,补益三焦便得宁。     千金方 【 唐□孙思邈】      论证治   阴脉不濇,身体反冷,其内反烦,多唾唇燥,小便反难,此为肺痿。咳而上气,肺 胀。其脉浮,心下有水气,胁下痛引缺盆。设若有实者必躁,其人常倚伏,小青龙加石膏 汤主之。   留饮,形不发作,无热,脉微烦满,不能食,脉沉滑者,留饮病。   骨实者,苦烦热。   凡人病脉已解,而反暮微烦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