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四十
小儿肛胀门
小儿直诀 【 宋钱乙】
腹胀
腹胀而闷乱喘满者,实也,用紫霜丸、白饼子。若不闷乱喘满者,脾虚也,误下之,
以致目胞腮面四肢浮肿,肚腹愈胀,以塌气丸主之。因下而喘,脾气益虚也。脾虚不能胜
肾水,随肺气行于四肢如水状。若侵浮于肺,即大喘也。
【 注 按腹胀喘满,脾肺虚而气不归源者,用补中益气汤。若因下脾肺气虚,而面
目四肢浮肿等证者,用金匮加减肾气丸。况此证有因乳母脾胃宿积,饮食伤脾所致,其白
饼子、紫霜丸,必形病俱实,方可用。塌气丸亦非调补之剂,宜审用之。】
若肾热传于膀胱,热甚逆于脾肺,脾胃虚而不能制肾水,流走四肢,而身面皆肿;若
上胜则形于肺,故令喘也。
【 注 按肺主气,肾主水。前证因禀赋不足,或因大病后,或误行汗下,致脾虚不
能制水而溢皮肤,肺虚不能摄气而气上逆,宜用六味丸补中益气汤治之。如小便不利,用
金匮加减肾气丸。肾经虚火上炎,肺热作喘者,用六味地黄丸。心火炽盛,肺热作喘者,
用人参平肺散。凡此皆属肾经阴虚热证,用六味丸壮水为主,若用清热分利之药则误矣。
】
儒门事亲 【 元张从政】
小儿风水
郾之营兵秋家小儿病风水,诸医用银粉、粉霜之药,小溲反濇,饮食不进,头肿如
腹,四肢皆满,状若水晶。家人乃为勉强求治于戴人。戴人曰:此证不与壮年同。壮年病
水者,或因留饮及房室。此小儿才七岁,乃风水证也,宜出汗。乃置燠室,以屏帐遍遮
之,不令见火。若内火见外火,必昏愦也。使大服胃风汤而浴之,浴讫,以布单重复之,
凡三五重,其汗如水,肿乃减五分。隔一二日,乃依前治之,汗出肿减七分,乃二汗而全
减,尚未能食,以槟榔丸调之,儿已喜笑如常日矣。
通身浮肿
小儿通身浮肿,是水气肿也。小便不利者,通小便则愈。《内经》曰:三焦闭塞,水
道不行,水满皮肤,身体否肿。是风乘湿之证也。可用长流水加灯心煎五苓散,时时灌
之;更于不透风暖处频浴,汗出则肿消,肿消则自愈。一汗减半,再汗减七八分,三汗消
尽,内外兼治故也。
婴童百问 【 明鲁伯嗣】
虚实肿胀
议曰:肿胀二证,此由虚中有积,久患失治,日渐传变,证候多端。随轻重,察盛
衰,审表里以主治,先固其本,后正其标,斯无恙矣。有湿肿、有毒气肿、伤寒虚肿、泻
痢虚肿、气血虚肿,有疳胀、气胀、症积胀、锁肚胀、脘膈胀、食膨胀、蛔蛔胀、虚冷积
胀,以上肿胀虚积并当下之,各有其法。其受湿于脾胃,久不克化,气浮四肢,头面皆
肿;由食毒气伤于脾胃,冷积毒气停留于脘膈,致虚入腹作肿;伤寒下之太早,乘虚入腹
作肿;泻利之人,脾气亦虚,是以致肿。以上宜平调胃气,补脏充实,方可去肿。其气血
虚肿,皆由荣冲不顺,脏腑怯弱,壅滞三焦,流注百脉,表里俱虚,邪正相乱,以致四肢
浮肿,腹肚膨满。以上先调荣卫之顺,次服分气以散之。其疳气积胀,宜先与保童兼塌气
以去之,褐丸子亦可治。其痞癖气胀症胀,宜三棱以消痞;其锁肚胀,宜与珍珠天麻丸以
通之;其上膈中脘食伤膨胀,宜三棱塌气大茱连丸以消磨之;其蛔蛔胀,宜下虫丸以化
之;其虚冷积胀,宜沉香煎以温之。以上诸证,宜调和胃气,消磨通利,肿胀必然平复
矣。如有热者,必以葶苈、牵牛等辈以治之,推气丸剂亦可服。有实热胀满者,大承气汤
主之。一法用五苓散吞紫霜丸,量虚实用丸数亦妙。热轻者,大柴胡汤治之。
王肯堂曰:按《百问》分证虽详,而偏于攻下。若无钱张活法、薛氏补法以主之,鲜
不杀人,慎之!
医学纲目 【 明楼英】
肿病
肿病肾热传于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脾土,脾随水行,脾主
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肿也。若加喘者重也。何以然?肾水胜而克退脾土,反胜心火,心
又胜肺,肺为心克,故喘。或问曰:心刑肺,肺本见虚,今何喘实?曰:此有二:一者肺
大喘,此五脏逆;二者肾水气上行,傍侵肺,故令大喘。此皆难治。
古今医统 【 明徐春甫】
湿证候
巢氏曰:湿者,水气也。《活人书》云:风雨袭虚,山泽蒸气,岂止大人中湿,小儿
亦有受湿者。缘小儿人夏以来,脾胃虚弱,腠理开疏,或因连日阴雨,或地蒸湿,小儿坐
卧于上,便受热气,脉见沉缓,身体烦痛,发热恶寒,或多汗恶风,精神昏闷,或小便不
利,大便溏泻;若久不愈,则手足垂亸,入脏则喑哑不言。治法大要,疏利小水其湿自
除,不可发汗及峻攻之。
水肿不治证
凡水肿先起于四肢,而后归于腹者,不治。大便滑泄,与夫唇黑、缺盆平、脐突、足
平、背平,或肉硬,或手掌平,或男从脚下肿而上,女从身上肿而下,并皆不治。
证治准绳 【 明王肯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