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心书-宋-窦材.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扁鹊心书 宋 窦材   卷首   序   《灵》、《素》为医家正传,后世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 皆不师《内经》,惟采本草诸书,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 (王叔和、朱肱乌可与仲景同列,若云仲景不师《内经》,试观《伤寒》、《金匮》二 书,不本《灵》、《素》之旨,宁有如是精深之论乎?)至皇甫士安、巢元方、王冰等, 虽学《素问》,而不得方学之传,亦根据前六子方法而行。此书从古至今,未得通行。余 业医四世,皆得此法之力,而人世未深信,故难梓行。余初学医,尽博六子之书,以为医 之理尽矣。然调治小疾,百发百中,临大病百无二三,每怅己术之不精也。后遇关中老 医,叩余所学,笑曰:汝学非是岐黄正派,特小技尔。只能调小 ,俟其自愈,岂能起大 病哉!余即从而师之,三年,师以法授我,反复参详,遂与《内经》合旨,由兹问世,百 发百中,再观六子书,真儿戏耳。但师授固简而当,意欲梓行,恐有未尽。遂将追随先师 所历之法,与己四十余稔之所治验,集成医流正道,以救万世夭枉。后人得此,苟能日夜 勤求,自能洞贯其理,以见余言非谬。至若贤良忠正,孝子仁人,再为广布,俾天下后 世,上可以救君亲,下可以济斯民。余因恐遭天谴,不敢自私,刊刻流传,愿仁者勿拘成 见而屑视之,斯幸矣。   宋绍兴十六年武翼郎前开州巡检窦材谨序。(细观此叙前后语意不相联属,似非通人 之语,疑是后人伪作)   卷首   奏玉帝青辞   维大宋绍兴十六年丙寅月,武翼郎臣窦材奏启玉皇上帝玉陛下。   臣闻上天好生而恶死,下民畏死而贪生,上天虽云恶杀,但示劝惩于下民,非其人而 杀之者有之。下民虽曰贪生,但归生死于天命,而致枉死者有之,皇天悯下民之疾苦,故 假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俞跗等,以立医教,救人灾病。历世绵远,屡遭兵 火,其神书散亡,仅存者《灵枢》、《素问》而已,虽不尽传宗派,是亦能救人疾苦,保 人性命,但少洞彻脏腑、刳肠、涤髓之神耳。(果能参悟《灵》、《素》,自然洞见脏 腑,至于刳肠涤髓,乃后世法之巧,而用之神。惜乎此书无传,谅亦不过一技术之妙,岂 如《灵》、《素》之贯天人,晰隐显,大无不包,细无不入,为万世理道之神书,救人之 秘典哉。)后世仲景采《内经》外感风寒之旨,附以己见,定立方法,及采杂证七十余 条,集为《伤寒》、《金匮》。后之学人,咸遵守莫敢移易。殊不知伤寒既有多证,《内 经》自然该载,何必牵扯种种杂病,以为伤寒,误人不少(果能遵循仲景之法,岂有误 人。   惟后学不明其旨,妄为注解,各执己见,未免穿凿,希冀立名,遗讹后世,将为仲景 之功臣,实为仲景之罪人。   千百年来,明伤寒法者有几人哉)。嗣后叔和、思邈又附益之,障蔽圣经,遗讹后 世,且《经》云:伤寒为病身热,热虽甚不死。论中风曰,中五脏俞穴,则为偏风;论水 胀曰,因气为肿;论厉风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如此言之,其旨深,其意 广,后之人欲移难就易,妄为穿凿。且举伤寒之证,真邪相传,真气盛则病愈,邪气盛则 病死;阳证无死入之理,阴证害人甚速,须加灸艾,方保无虞。仲景立许多承气汤,使后 人错用,致寒凉杀人于顷刻也。(三承气汤恶能害人。后学不明阴阳承制之道,而妄用承 气者害之耳,于仲景何尤?)   臣因母病,用仲景之法不效,遂成不救,痛心疾首,精究《内经》,又得皇天默授, 经历十年方得灵验。   凡一切大病小疾,只以此法,触类引申,效如影响。臣苦志五十余年,悟得救人秘法 已十余年矣。向因薄宦,奔走四方,今年过不逾,常虑身填沟壑,其书失传,遂欲考订发 梓,伏望皇天后土,特加慈悯,保生民于仁寿之域,俾其书万世通流,臣虽死无憾。设有 一言不实,甘受天殃。若此书果益于后世,伏望神天护佑,以广其传。(设此重誓,以质 上帝,则其立心切于天下后世可知。学人不可谓偏于从热而忽视之,以负先生一片救世婆 心。)臣诚惶诚恐冒罪以闻。   卷首   进医书表   臣闻医家正道,《内经》为真,《内经》言病最详,而无治病之法,故黄帝又与岐伯 撰出《灵枢》,实为医门所最急者也。嗣后,秦越人根据《内经》旨趣,而演八十一难、 九针之说,晋皇甫士安采《灵枢》之旨,撰《甲乙经》十卷,隋巢元方摘《灵》、《素 》绪余,注《内经》,又撰《病原》三十卷;唐王冰抉《灵》、《素》之旨注《内经》, 撰《天元玉历》。以上诸子皆有著作,悉师《灵》、《素》,去古法不远。而汉张仲景不 师《内经》,惟采《本草》、《汤液》,着《金匮玉函》十卷,撰《伤寒论》十卷。晋王 叔和又赘其说,唐孙思邈采本草药性,集成《千金方》三十卷。《玉函经》五十卷,和附 仲景,重重着述,皆宗此意。废去针灸及丹附大药,尽用草木小药,盛行汤剂,以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