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密旨-唐-贾岛.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南密旨》 旧题唐 贾岛 撰   ○论六义   歌事曰风。布义曰赋。取类曰比。感物曰兴。正事曰雅。善德曰颂。   风论一。风者,风也。即兴体定句,须有感。外意随篇目白彰,内意随入讽刺。歌群 臣风化之事。   赋论二。赋者,敷也,布也。指事而陈,显善恶之殊态。外则敷本题之正休,内则布 讽诵之玄情。   比论三。比者,类也,妍媸相类、相显之理。或君臣氏佞,则物象比而刺之;或君臣 贤明,亦取物比而象之。   兴论四。与者,情也,谓外感于物,内动于情,情不可遏,故曰兴。感君臣之德政废 兴而形于言。   雅论五。雅者,正也,谓歌讽刺之言,而正君臣之道。法制号令,生民悦之,去其苛 政。   颂论六。颂者,美也,美君臣之德化。   ○论风之所以   君之德,风化被于四方,兹乃正风也。或否塞贤路,下民无告,即正风变矣。   ○论风双之所由   骚者,愁也,始乎屈原。为君昏暗时,龙乎谗佞之臣。含忠抱素,进于逆耳之谏,君 暗不纳,放之汀南,遂为《离骚经》。以香草比君子,以美人喻其君,乃变风而入其骚刺 之旨,正其风而归于化也。   ○论二雅大小正旨   四方之风,一人之德。民无门以颂,故谓之大雅。诸候之政,匡救善恶,退而歌之, 谓之小雅。大雅,如卢纶《兴善事后池》诗:“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论变大小雅   大小雅变者,谓君不君,臣不臣,上行酷政,下进阿谀,诗人则变雅而讽刺之。言变 者,即为景象移动比之。如《诗》云:“绿衣黄裳。”此乃变小雅之体也。   ○论南北二宗例古今正体   宗者,总也。言宗则始南北二宗也。南宗一句含理,北宗二句显意。南宗例,如《毛 诗》云:“林有朴,野有死鹿。”即今人为对,字字的确,上下各司其意。如鲍照《白 头吟》“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如钱起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此皆宗 南宗本也。北宗例,如《毛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此体今人宗为十字句,对 或不对。如左太冲诗:“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如卢纶诗:“谁知樵子径,得到葛 洪家。”此皆宗北宗之体也。诗人须宗于宗,或一聊合于宗,即终篇之意皆然。   ○论立格渊奥   一曰情。二曰意。三曰事。   情格一。耿介曰情。外感于中而形于言,动天地,感鬼神,无出于情。三格中情最切 也。如谢灵运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钱起诗:“带竹飞泉冷,穿花片月 深。”此皆情也。如此之用,与日月争衡也。   意格二。取诗中之意不形于物象。如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如书公 《赋巴山夜猿送客》:“何年有此路,几客共沾襟。”   事格三。须兴怀属思,有所冥合。若将古事比今事,无冥合之意,何益于诗教。如谢 灵运诗:“偶兴张邴合,久欲归东山。”如陵士衡《齐讴行》:“鄙哉牛山欢,未及至人 情。”如古诗云:“懒向碧云客,独吟黄鹤诗。”以上三格,可谓握造化手也。   ○论古今道理一贯   小手皆言《毛诗》及《文选》诸公之作是古道,与今不同,此不可与言也。诗教今古 之道皆然。   ○论题目所由   题者,诗家之主也;目者,名目也。如人之眼目,眼目俱明,则全其人中之相,足可 坐窥于万象。   ○论篇目正理用   梦游仙,刺君臣道阻也。   水边,趋进道阻也。   白吟,忠臣遭佞,中路离散也。   夜坐,贤人待时也。贫居,君子守志也。   看水,群佞当路也。   落花,国中正风隳坏也。   对雪,君酷虐也。   晚望,贤人失时也。送人,用明暗进退之理也。早春、中春,正风明盛也。   春晚,正风将坏之兆也。   夏日,君暴也。   夏残,酷虐将消也。   秋日,变为明时,正为暗乱也。   残秋,君加昏乱之兆也。   冬,亦是暴虐也。   残冬,酷虐欲消,向明之兆也。   登高野步,贤人观国之光之兆也。   游寺院,贤人趋进,否泰之兆也。   题寺院,书国之善恶也。   春秋书怀,贤人时明君暗,书进退之兆也。   题百花,或颂贤人在位之德,或刺小人在位淫乱也。   牡丹,君子时会也。   鹧鸪,刺小人得志也。   观棋,贤人用筹策胜败之道也。   风雷,君子感威令也。   野烧,兵革昏乱也。   赠隐者,君子避世也。   已上四十七门,略举大纲也。   ○论物象是诗家之作用   造化之中,一物一象,皆察而用之,比君臣之化。君臣之化,天地同机,比而用之, 得不宜乎。   ○论引古证用物象   四时物象节候者,诗家之血脉也。比讽君臣之化深。《毛诗》曰:“殷其雷,在南山 之阳。”雷,比教令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贤人他适之比也。陶潜《咏贫士诗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以孤云比贫士也。以上例多,不能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