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空间诱变研究进展-核农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空间诱变研究进展-核农学报

核 农 学 报  1998 ,12 (6) :375~379 375   A cta A g ricult u rae N ucleatae S i nica 植物空间诱变研究进展 李社荣  曾孟潜  刘雅楠  汪永祥 (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北京  100 10 1) 概述了国内外植物空间诱变研究的新进展 ,包括 : 1 空间诱变的特点;2 空间 诱变的形态学 、细胞学 、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效应 ;3 空间诱变的机理 。并提出了 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植物  空间诱变  研究进展 前   言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材料 ,飞行于近地空间 , 由于各种空间诱变因素的作用 ,植物材 料后代会出现各种变异 ,因而是产生新基因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 。尤其近 年 ,植物空间诱变的研究进展迅速 , 已涉及形态学 、细胞学 、生理生化 、分子生物学等领域 ,并开 始进行地面模拟失重实验 。国外多偏重于生理生化及诱变机理的研究 , 国内则注重形态学变 异及突变体的选育工作 , 已在多种作物上选育出一批高产 、优质 、早熟 、抗逆性强的植物新种质 和某些特殊有利变异体 。一些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新品系正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1 ] 。 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 一) 空间诱变对形态学性状的影响 目前搭载材料除少数无性繁殖器官和愈伤组织外 ,基本为干种子 。由于植物遗传背景 、空 [2~3 ] 间飞行高度 、飞行时间等因素的差异 ,不同作者实验结果不尽相同 。总的看来有以下特 点 : 1SP1 许多表型变异属环境条件引起的生理适应性 ,随世代增加 ,会逐渐消失 。 2 SP2 绝大多数变异性状 ,包括双向超亲和一些对育种有利的特殊变异类型 ,都能得以充 分表现 。群体出现强烈广谱分离 ,单株间差异明显 ,因而是选择的关键世代 。 ( ) 1 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一般单株有效穗数 、每穗粒数 、千粒重 、穗长 、单株分蘖力等性状 呈偏正态分布 , 以正向变异为主 ,利于选择 。虽株高变异偏向增高 ,结实率偏向降低 ,但也有许 多有利突变体出现 。SP2 还常出现多个优 良性状结合的单株 ,如大穗多粒型、高产抗倒型、抗 病早熟型等 。 (2) 穗型、粒型的变异 :粒型从小粒到大粒 、从长粒到短粒 ,落粒性由难到易 ,着粒密度呈密 粒型、中等型、稀疏型等各种变异类型 。水稻多表现粒长增加 、粒宽变短 。小麦穗长增加常伴 随谷码变松及部分小穗不实 。 此文于 1997 年 7 月 20 日收到 。 376 核  农  学  报 12 卷 (3) 抗病性变异 :许多病害的平均病情指数降低 ,并出现高抗免疫类型 。 (4) 其它可见变异 :小麦从无芒到有芒 ,大豆从亚有限结荚习性到无限结荚习性 ,黄瓜子叶 有不同展开度的变异 。小麦颖壳有褐色条纹 ,水稻呈黄 、紫 、黑谷粒嵌合穗 、双胚苗 ,黄瓜雌花 数增多 。还发现自然界和地面诱变未曾见过的小麦超绿植株 ,玉米叶片嵌有很宽黄色条斑等 变异类型 。 3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空间诱变具有两个显著优点 : ( 1) 变异范围 ( ) 广 ,有利突变频率高 ,能为选育优 良种质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 。 2 变异易稳定 。SP2 或 SP3 所选单株及其后代在主要经济性状上多呈高度相关 ,多数性状到 SP4 即基本稳定 , 比常规育种 方法提早 2~3 个世代 。 ( 二) 空间诱变的细胞学效应 迄今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