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负荷视角下的知识反转效应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Vol. 24, No. 4, 501–509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6.00501
认知负荷视角下的知识反转效应*
1,2 1 1
张冬梅 路海东 祖雅桐
(1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长春 130024) (2 伊犁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新疆伊宁 835000)
摘 要 知识反转效应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在认知负荷的框架下对学习者先备知识与教学方法有
效性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研究, 其研究范式起源于能力倾向与教学处置交互作用模型。认知负荷理论认为知
识反转效应的产生是由于高先备知识者接受冗余教学而产生了额外的认知负荷, 动机理论却认为, 高先备知
识者由于冗余的认知加工而产生的负荷可能是一种动机资源负荷。在优化外在认知负荷与相关认知负荷的教
学设计中发现了大量知识反转效应的实验证据, 其教学的启示意义在于需要随着学习者领域知识的不断变化
适宜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未来需要在完善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的基础上, 整合研究成果以建立效应发生
与发展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知识反转效应; 认知负荷; 动机; 能力倾向与教学处置交互作用
分类号 B849: G44
探索适宜于学习者知识水平的有效教学是教 法, 用于有较多知识的学习者时, 可能降低其方
育心理学的重要问题。美国心理学家 Cronbach 法的有效性或产生负面学习结果的现象, 称之为
(1957) 提出了能力倾向与教学处置交互作用 “ 知识反转效应” (Expertise Reversal Effect)
(Aptitude-Treatment Interaction, ATI)模型, 认为某 (Kalyuga et al., 2003), 国内有研究者将其翻译为
种教学处置并非对所有学习者都有利, 应设计适 专长知识逆转效应(唐剑岚, 喻平, 周莹, 2009)、
宜于不同能力倾向学生群体的教学处置。近年来 专长相反效应(龚德英, 2009)、专长逆转效应(庞维
研究发现,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随着学习者领域知 国, 2011), 赵立影和吴庆麟(2012)首次将其翻译
识的发展而变化(Kalyuga, Ayres, Chandler, 为知识反转效应。国内各种译法的分歧主要集中
Sweller, 2003), 研究者基于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在对“Expertise” 的翻译上。本研究选择“知识反转
Load Theory, CLT)提出了一种ATI 效应——知识 效应” 这一译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效应中
反转效应(Expertise Reversal Effect), 在认知负荷 “Expertise” 指个体所拥有的先备领域知识(Prior
理论的框架下, 对学习者知识水平与教学方法之 domain knowledge), 该效应研究中的知识水平差
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此效应的提出及 异主要表现为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过程中学习者
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丰富了 ATI 教学观的研究 短时间内所形成的知识水平相对差异, 因此, 将
成果, 为基于个体知识水平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 “Expertise”译为“知识”包含的范围更广。
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知识反转效应常常通过研究教学方法与学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