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权利能力的功能与实质-东方论坛-青岛大学
维普资讯
东方论坛 2007年第1期
论权利能力的功能与实质
仲 崇 玉 王 燕
(1.青岛大学 法学院;2.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山东青岛 266071)
提 要:学界对权利能力一词的运用颇为混乱,要真正揭示权利能力的内涵,必须分析它在民法体系中承担的功
能。而要揭示其功能与实质,只能从法律对权利能力的实际运用出发,而非从抽象的讨论出发。从权利能力在制定
法中的运用可以看出它的功能与实质——国家组织、调控市民社会的工具,它隐含或者取代了罗马法上的身份制度,
从而具有公法性。由于市民社会 自身的缺陷,权利能力这一功能定位有其必然性。
关键词:权利能力;功能;实质;公法性;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D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7)01-0099—06
围绕民法典的制定,尤其在徐国栋教授 找“回” 一 、 权利能力的含义
了 “丢失的人格” ⅡP7 之后,人格、人格权问题成 (一)既有观点的考察
了学界的新宠。④在这种气氛中,权利能力也沾染 学界对于权利能力的理解 ,自清末从 日本移
了一点人气,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②但是,这种关 植民法以来,大体上有四种观点:
注一开始就未必就权利能力而论权利能力,而是在 第一种,将权利能力视为人格要素之一,与人
其与人格的复杂勾连关系中展开的。而由于学界对 的生命、名誉、自由等人格要素相并列。持此说者
人格认识上存在重大分歧,对权利能力问题的讨论 有胡元义、陈瑾昆、欧宗祜、史尚宽等人跏 州
(P123-124)
必然伴随着曲解以及过度的抽象,从而使权利能力 。 这种学说,乃是基于 《中华民国民法典》
与人格的关系成了名份之争,而权利能力真正的功 第 16条至 19条关于人格之保护的规定而来,另
能却被忽略了。笔者认为,要揭示权利能力的功能 外,也不排除受到德 国学者基尔克影响的可能。
与实质,只能从法律对权利能力的实际运用出发,而 由于大陆 《民法通则》未作此规定 ,所以大陆学者
非从抽象的讨论出发。本文拟在缕述权利能力含义 概不持此说。此说可称为人格权说。④
的基础上,从权利能力在制定法中的运用揭示其实 第二种观点,认为权利能力就指主体法律资
际承担的功能,然后,指出其功能定位的必然性。 格,即人格。持此说者较众 ,使其近乎通说,在 日
收稿 日期:2006-11-26
作者简介:仲崇玉 (1972一),男,汉族,山东省五莲县人 ,法学博士,青岛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王燕
(1979一),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法律硕士,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①代表性的文章有:尹田.论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U1,法学研究,2003(4);王利明.人格权制度在
中国民法典中的地位[】『.法学研究,2003(2);龙卫球.论 自然人人格权及其当代进路一 兼论宪法秩序与民法实证主义A【].清华法学
[c】,2002,(2);徐国栋.“人身关系”流变考(上)U】.法学,2002(6):46—53;徐 国栋.“人身关系”流变考(下)U】.法学,(7):49—54;马俊驹,张翔.论
民法个人人格构造中的伦理与技术[I】.法律科学,2005(2):27—33;艾茜,王林清.再看人格权U】.法律科学,2005(2)34—43;袁雪石l姓名权本质
变革论[丌.法律科学,2005(2):44—5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