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限定继承刍议-北大法宝
限定继承刍议
陈 * 汉
内容摘要:我国现行《继承法》未规定真正的限定继承制度,在修订时应考虑规定该制度。限定继承以
遗产目录清册的制作为基础,体现了一种物的责任。是否需要制作遗产目录清册,区别了限定继承与无限继
承,两种继承模式各有优劣。限定继承的继承人,在遗产分割前可主张物的责任,在遗产分割后可主张限定
继承抗辩。
关键词:限定继承;遗产目录清册;有限责任;抗辩
( )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201404:-0010-07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大陆法系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继受了源于罗马法的限定继承制度,通说认为中国大陆立法也
间接地通过苏联的立法模式而继受了该项制度,即《继承法》第33条所规定的无条件限定继承制度。也
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在中国法上根本不存在限定继承制度。①对于《继承法》第33条的规定,不乏赞美
之声,如“我国的现行规定简单易行,没有必要像法国、德国、日本一样,把制作遗产清册、呈送法院这
②。考虑到
一套繁琐手续作为限定继承的必要程序,在这一点上我国继承法较以往民法前进了一大步”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判断如果结合制定《继承法》时的中国可能并无多大的偏差,但是放到21世纪
的第二个十年可能就欠妥了。早在1993年,学者就曾撰文委婉地批评我国限定继承制度存在着“不能
有效地保护我国债权人利益”的问题。③近年来,学者们对现行的无条件限定继承制度的反思与批判不
少,进而对遗产债务清偿制度的讨论也逐渐增多。对于限定继承制度的讨论,既有研究中更多的是从横
向的比较法角度出发来分析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鲜有对该项制度进行正本清源的溯源,也鲜有从待
继承遗产的独立性角度来剖析限定继承制度,似乎也无人从程序及法律适用的角度来实证研究现行立
法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拟从一个继承案件实例开始,来剖析现行《继承法》第33条的局限与不足,
并以此展开理论上的探讨。
张先生与刘女士于2007年9月结婚。婚后二人各自从事自己的事业:张先生是一个外资公司的工
程师,而刘女士则在北京某批发市场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经营服装的批发兼营外贸出口。夫妻二人一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①苏号鹏:《我国继承法有“限定继承”原则吗?》,载《法治论丛》1994年第1期。
②郭明瑞、房绍坤:《继承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6页。
③张玉敏:《论限定继承制度》,载《中外法学》1993年第2期。
·0·
北大法律信息网/ 北大法宝/
限定继承刍议
直未生育。2013年12月,张先生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而去世,未留下任何遗嘱。刘女士与张先生
的父亲、母亲经友好协议后,认定将夫妻共同财产中的一半即一套公寓的50%所有权(价值约180万元
人民币)进行分割,张先生的父母在折价后各获得50万人民币的财产继承。2014年2月,刘女士因此前
生意资金周转而向朋友王先生借入180万人民币到期未能清偿而被告至法院。原告在得知刘女士因故
丧夫并且遗产已经分割后,请求法院确认该项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被告刘女士申请将张先生的父母
追加作为共同被告。
对于此案,根据现行立法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第一,180万元的债务是金钱之债,是可分之债。
第二,起诉之时张先生与刘女士因张先生的去世而解除了夫妻关系,因此虽然借款时为夫妻共同
债务,但诉讼中应当进行分割,即刘女士应当承担其中的90万元债务,而另外原本应当由张先生承担
的90万元应当视为遗产债务。法院认定刘女士所欠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由于判决之时张先生已经故
去而丧失主体资格,但是其留有遗产,因此不妨碍判决责任的承担。
第三,鉴于遗产已经在债权人起诉前分割完毕,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
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2条的规定,应当由继承人用所得的遗产来进行清偿。
但是本案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