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趣的排,时空的美感--两个湖北人的故事
有趣的排列,时空的美感
新浪博文
/u/1434436214
三月十五号,在新浪网首页的财经专栏并排推介了两个人的博客文章,一个是陈浩武的《封存了十年没有公开的公开信》,另一个是陈九霖的《距离产生美--在飞机上写成的博文》。新浪的这种排列推介让我们感到很有趣,他们两人的博文我们看了也很开心。陈浩武和陈九霖都是我们湖北人,一个出生于湖北黄陂,一个出生于湖北黄冈,两地相距约一百公里,两人的年龄相差约十岁,他们两的行业不同,一个被媒体称为证券业的儒将,一个是航油界的大王,但他们俩在金融领域都有“九死一生”,荡气回肠的经历和浩然辉煌,甘霖社会的人生。依新浪的并列推介我们也在网上淘了两篇过去介绍他们的文章,让我们也享受一下时空距离的美感。
?
?
?
?
湖北证券儒将陈浩武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券商江湖之最后传奇
对于频频落马的券商老总,曾有经济学家评价说,不排除他们个人性格上的某些弱点,但目前证券市场体制的不健全、监管的不严格,也是他们出事的重要原因。如果某个人不出事,肯定会有其他人跳出来,因为诱惑太多,赚钱太容易了。
2004年底、2005年初,对于已经退出证券市场这一“江湖”的原为湖北证券(现名长江证券)掌门人陈浩武来说,或许会感到一丝由衷的欣慰。
2004年年底,长江证券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券商,成为第二批创新试点券商之一。与此同时,公司的分立改制方案也获得了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2005年初,长江证券托管大鹏证券在全国的经纪业务,营业网点由此前的25家增加到56家,如按营业网点规模排名,有可能进入全国十强。
尽管如今长江证券的荣耀,已与陈浩武无关,但毕竟,这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
湖北证券的“褚时健”
陈浩武,湖北省黄陂县人,高级经济师,曾在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担任过调查统计处处长职务,与君安“教父”张国庆共过事。1990年筹备组建湖北证券,1991年3月18日正式出任公司董事长,时年39岁。
1991年组建的湖北证券,员工从创业之初的几十人到1999年的近千人,1993年底开始在一级市场承销了第一只股票华新水泥,1996、1997年连续两年闯进全国券商一级市场业务的前10名,1997年在一级市场占用率高达2.62%,据称,当时公司股东的回报率平均每年高达30%以上,远远超过当时银行利率和其他券商。
陈浩武时期,湖北证券10年发展经历了几次股本扩张的“大跳跃”:从成立之初的1700万到1.6亿、3亿,又从3亿增至10亿。
有数据显示:长江证券股本在从3亿扩张到10亿之后,净资产收益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较前一年上升。2000年在全国排名第19位的长江证券,2001年以10亿股本金创造的税后利润总额跃居全国同行业前8位。
1999年9月,陈浩武在公司临时股东大会上回顾了公司的艰苦创业之路,并放言说五年之内,公司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的一流券商,给股东更多的惊喜。
那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是讨论通过公司的更名及增资扩股计划,要“完成由一个地方性券商向全国性券商的嬗变”。
2002年初,已经更名后的长江证券再次增资扩股,资本金增加到20亿元人民币。海尔投资以4.7亿元获得20%控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由于有众多外地上市公司参股,长江证券从一家区域性券商转变为了全国性综合类券商。
尽管在陈浩武时期已有安排,但这一历史使命的最终完成却与他无缘。
作为一家地方券商的老总,陈浩武的领导、管理、经营才能似乎不容置疑,曾有湖北证券员工将陈浩武比作“红塔集团”的褚时建:创造了常人难以创造的辉煌,却犯下了常人容易犯的错误。
儒商二进宫
在券商老掌门人中,湖北证券陈浩武、广发证券陈云贤、湘财证券陈学荣等,并称证券业“三陈”,也都是业内有名的“儒将”。
如今,陈浩武已被“罚下场”,而陈云贤转而从政,剩下的只有湘财证券的陈学荣。
陈浩武毕业于湖北省金融专科学校,本是一名中专毕业生,后在工作期间取得硕士、博士学历,并在武汉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据说陈浩武有一种儒雅之气,他的好学在业内是众人皆知,“不可一日不读书”为其口头禅。
有一种说法是,陈浩武时期的湖北证券有一特殊现象,来自于大学的教师非常多,尤其是公司的中层干部。据说陈浩武认为,学院里出来的人,好学、肯学,而且单纯。
在事业鼎盛时期,陈浩武曾经十分高调。
特别是1998年下半年君安领导层集体触礁后,陈浩武在电视、报纸频频亮相,有关湖北证券的正面宣传报道层出不穷,而署名“陈浩武博士”的长篇论文则不断见诸报纸、杂志。
在湖北当地,陈浩武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以著作等身、廉洁奉公、思想新进而著名。据说,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陈在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