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月经生理调节
月经生理调节 月经的概念 月经(menstruation)是非妊娠子宫内膜生理性的周期性剥脱和出血,是卵巢激素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月经的生理 正常发育的女性,其月经在青春期初潮,围绝经期终止。青春期和围绝经期的月经周期可不规律,多为月经稀发(月经周期35d),也可月经频发(月经周期21d)}与卵巢不排卵或黄体功能缺陷有关。而性成熟期的月经周期多较规律。 每次出血总量一般不超过80mL。月经血除含有全血成分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阴道脱落细胞等。 月经相关的卵巢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在月经周期的前半周期来自卵泡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在卵泡旱期,雌激素分泌量最少,其后逐渐增加。 在排卵前24-36h形成月经周期的第一个峰,排卵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排卵后第3天可低至仅为排卵前峰值浓度的50%,其后黄体细胞参与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在排卵后7-8d黄体成熟时形成雌激素在月经周期的第二个峰。黄体萎缩时,雌激素水平急骤下降,在月经前回复至月经周期的最低水平。 孕激素主要来自排卵后的黄体细胞,故排卵前的血浆孕酮值低,变化小;至排卵前黄体生成激素(LH)分泌峰时,血浆孕酮才开始上升,在排卵后7-8d黄体成熟时达到峰值。在高水平维持2 --3d以后,孕酮水平开始下降,至月经来潮时回复到排卵前水平。 月经相关的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变化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发生的相应增生、分泌和脱落出血的周期性变化,为妊娠或下一次月经周期作准备;若未受孕,则子宫内膜剥脱、出血。 分泌期子宫内膜酸性粘多糖合成减少有利于胚胎着床;而分泌晚期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引发的子宫内膜血管收缩因子增加、基质蛋白酶激活和相应抑制因子的失活、溶酶体酶大量释放以及凋亡细胞的出现皆有助于正常的月经来潮 月经的调节 月经的调节是神经内分泌的综合调节,主要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的神经、体液因素自上而下对卵巢功能的调节和卵巢活性物质相应的自下而上的反馈调节,即所谓的以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为主的月经(生殖)周期调节轴。 月经的调节 参与月经调节的下丘脑激素主要是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其持续的脉冲样节律分泌调节垂体FSH(促卵泡生成素)和LH(促黄体生成素)的合成和分泌,间接控制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激素分泌,同时又可超短(负)反馈调节(抑制)其自身的合成和分泌。 月经的调节 参与月经调节的垂体激素主要是FSH和LH,由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合成和分泌,直接调节卵巢卵泡的发育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又短(负)反馈调节(抑制)GnRH的合成和分泌。其中FSH较偏重于对卵巢卵泡发育和雌激素合成的调节,而LH较偏重于对卵巢孕激素合成、排卵和黄体功能维持的影响。 月经的调节 参与月经调节的卵巢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序贯性支持和促进作用,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月经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则有长反馈调节作用。 月经的调节 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长反馈调节作用有正反馈,也有负反馈。排卵前第一个雌激素峰值对下丘脑和垂体的长反馈调节是正反馈调节,激发排卵前下丘脑一垂体GnRH/LH/FSH峰形成诱导排卵。 排卵以后,雌激素与孕激素和抑制素协同作用,发挥对下丘脑和垂体月经相关激素分泌的明显负反馈调节,尤其是抑制FSH分泌,阻止新的卵泡在黄体期的发育。 月经的调节 卵巢黄体退化以后,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一方面对子宫内膜的支持作用消失,子宫内膜萎陷、缺血、崩解、脱落、出血,月经来潮。另一方面,伴随抑制素水平的下降,解除了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GnRH和FSH、LH再度恢复分泌,刺激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月经周期。 月经的调节 由此可见,以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为主的月经周期调节是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相关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以及靶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实现月经的调节和重复。 其中卵巢生物钟样的调控作用在月经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卵巢作为月经周期调控的枢纽,通过其月经相关活性物质的周期性变化、对下丘脑一垂体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实现月经(周期)的完整、精细调节. 现 代 口 服 避 孕 药的 临 床 应 用 现代新型短效口服避孕药的种类 COC的发展趋势 依据避孕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接受程度,COC进行以下改进: 降低雌激素剂量 新的孕激素类型 更广的选择(应用剂型、方案、剂量和给药途径) 改善耐受性 降低副作用 提高非避孕益处 雌激素的变化 剂量降低: 乙炔雌二醇剂量从开始的 150μg降低到目前的20-30μg 药物变更: 天然雌激素(戊酸雌二醇) 的使用 减轻消化道反应 降低VTE的发生 ——第一例COC相关血栓于196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无机及分析--酸碱平衡.ppt
- 新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4.ppt
- 无法触碰.ppt
-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和护理.pptx
- 无菌吸痰技术相关知识.ppt
- 日常常见急救方法锦集.ppt
- 日常现场急救知识.pptx
-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运用的新进展.pptx
-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演示文稿.ppt
- 早产儿脑室周围-.ppt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