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流派——西方古典音乐从宗教到世俗课件
The Muses穆斯女神一共有九个,手捧笛子、头戴鲜花圈的欧忒耳珀(EUTERPE)专管抒情诗;头戴桂冠的喀利俄珀(CALLIOPE)专管史诗;手握琴的厄拉托(ERATO)专管爱情诗;头戴金冠、手拿短剑与帝杖的墨尔波墨涅(MELPOMENE)专管悲剧;头戴野花冠、手拿牧童仗与假面具的塔利亚(THALIA)专管喜剧;迈着轻捷脚步、手拿七弦琴的忒耳普西科拉(TERPSICHORE)专管舞蹈;克利俄(CLIO)主管历史;乌拉尼亚(WULANIYA)专管天文;波吕许谟尼亚(POLYHUMNIA)专管颂歌。她们都是宙斯和尼莫萨恩的女儿,专门为听歌人带来欢愉。 欧洲浪漫主义、民族乐派(时期) 一、《蓝色多瑙河》(管弦乐) [奥] 约翰-施特劳斯曲 二、《邀舞》(管弦乐) [德] 韦伯曲 三、《1812序曲》(管弦乐) [俄] 柴可夫斯基曲 《邀舞》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作与1819年。钢琴曲。为祝贺妻子卡罗利涅的生日而作。1821年6月25日,作者亲自在柏林首次演出。为圆舞曲体裁的著名音乐会曲目。开拓了标题音乐的表现方法。1841年,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曾将此曲改编为管弦乐曲,并用于根据韦伯的舞曲汇编而成的芭蕾音乐。俄国舞蹈家福金(1880——1942)也曾将本曲用于芭蕾舞剧《玫瑰精》。 据说作者将此曲赠给妻子时,边弹奏边向他的妻子解释乐曲的内容:一绅士向一贵妇人邀舞。贵妇人因缅腆而婉言谢绝,绅士挚意邀请并和贵妇人交谈一阵之后,两人逐渐融洽起来,最后贵妇人答应了绅士的邀请,于是两人携手进入大厅。豪华的大型舞会开始了。一曲终了,绅士彬彬有礼地向对方表示谢意,贵妇人答礼,然后俩人各自离去。 乐曲由序奏,几个圆舞曲段落及结尾组成。 《邀舞》乐曲由序奏、几个圆舞曲段落及结尾组成。序奏中,以从容不迫的低音区的旋律表现绅士的邀舞。用中速奏出。 接下来的高音区旋律表示女方对邀请的婉言谢绝。 这两段旋律采用徐缓的速度,具有喧叙调的特点,它们的一呼一应,给人以两人对话的印象。接着这两段对话式的旋律又出现,代表男性的低音区的旋律似乎变得更为恳切,而代表女性的旋律结束在主音上,仿佛表示女方终于同意了。不久后引出了舞蹈的场面。 请欣赏 管弦乐《1812年序曲》 [俄] 柴可夫斯基曲 【俄】柴科夫斯基 序曲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哀格蒙特序曲》、比才的《卡门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中国李焕之的《春节序曲》等。 创作背景:《1812序曲》全名《1812年庆典序曲》。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840——1893)作于1880年。管弦乐曲。应俄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尼古拉-鲁宾斯坦之约,为莫斯科全俄工艺博览会开幕典礼而作。1812年为俄国大败拿破仑军队,取得俄法战争决定胜利的一年。乐曲即以这一历史事件为题材而写成。1882年适值俄法战争七十周年,本曲在全俄工艺博览会举办第六次交响乐音会上首次演出,获得很 大的成功。当时的《俄罗斯新闻》评论道:“这次 音乐会大概会长久地留在所有听众的记忆里。柴可 夫斯基频频谢幕。”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 (1868——1936)评论道:“……这一深刻的人民 性的音乐象平稳的波涛,庄严有力地在大厅里回 响,它用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