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芦花》课件-上海五四制版.pptVIP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芦花》课件-上海五四制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芦花》课件-上海五四制版

芦花 夹岸复连沙, 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 无处认渔家。 芦花:即禾本科植物芦苇的花,生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圆锥形,白色花絮。 德富芦花,少年时受自由民权运动熏陶,1885年皈依基督教,曾向往托尔斯泰的创作和生活。1888年在熊本县任教,翌年入民友社任校对,并开始写作。1898年发表的成名作小说《不如归》通过一个女人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封建伦理和家族制度。散文集《自然与人生》(1901),描写了大自然的景色,隐含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讥讽。 《自然与人生》被誉为日本明治时代描写自然的典范。作者以一种静观自然的态度来写作,他敏感的细微的观察,极富美感的文字表达,蕴含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热爱,朴素而富有诗意。 窸窸窣窣:xīxīsūsū,形容细小的摩擦声。 芒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淤塞:yūsè,阻塞。 咫尺:zhǐchǐ, 指距离很近。 倏忽:shūhū,很快地;忽然。 鹭鸶:lùsī,白鹭,一种水鸟。 宛转:①说话温和而曲折。②抑扬动听。同“婉转”。 鹬鸟:yùniǎo,一种水鸟。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再向前行,堤上的芒草和芦苇逐渐稀疏起来,然而堤外东西二十余里,茫茫一片,全是芦花荡。洲外远望,可以看到一条碧水和帆影,才知道那是大海所在。一脉水路将这片芦花荡分成两半,宛转萦回,通向远海。 潮退了,满布着洞穴的沙滩显露出来。泥浆淤塞的芦根上有小螃蟹在爬动。涨潮的时候,万顷芦花,倒映水中。渔歌和橹声,此起彼伏。 不仅是鱼之类爱在芦荡里栖息,就连鹭鸶和鹬鸟也喜欢在这里安家。 大自然的和谐和优美被尖利的枪声打破,充满生机的自然变得死寂。作者用“失魂落魄”的鸟、“萧萧而鸣”的芦花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 读罢本文,你能感受到德富芦花散文语言的特点吗? 1. 指出下列词语的拼音及含义。 窸窸窣窣 芒草 淤塞 咫尺 倏忽 鹭鸶 宛转 鹬鸟 失魂落魄 栖息 2. 解释下列成语: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该诗一、二句与三四句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三句与四句的景物特点是否相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该诗是诗人颠沛流离之后,定居草堂所作,从诗人所选用的意象上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 一二两句从大处着墨,进行粗笔勾画;三四两句则采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一二两句先用粗笔勾画出阔远明丽的灿烂初春景象,然后配以三四两句工笔细描的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2. 三四两句景物特点不同。三句勾画的飞燕衔泥的动态美景与第四句勾画的鸳鸯悠然自得的静睡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3. 抒发诗人心境安适而欢悦的情怀。 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读罢这首诗,我不禁赞叹古人那种生命的本真自然,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原生状态;那种只求宁静安谧温馨恬淡无欲无求无所挂怀!   正是天高云淡芦花盛开鱼儿正肥的金秋,“钓者”至晚收竿,直到月儿要落了才归来;一不上岸,二不系舟,三不忙着把鱼送回家。而是在月落江天,江村寂静的时候,就在舟中坦然无忧地睡了。连船都不用拴系,一不怕船随风飘去,二不怕浪将船打走;因为钓者凭他的经验深知,现在风平浪静,船能稳稳地停在岸边。即使夜里风起浪生,浪推船走,最后还是飘荡在芦苇丛生的浅水边。 * 德富芦花 德富芦花(1868-1927) ,日本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德富健次郎,芦花是其笔名。长篇小说《黑潮》是他的代表作。《芦花〉》选自他的散文集《自然与人生》。 1. 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所爱的芦花的呢? 2.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3.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芦苇荡的描写,寄寓了他怎样的感情? 提示:常见的语言特点: 朴素自然, 清新流畅,   委婉含蓄, 华美富丽, 悲壮旷达,豪迈飘逸, 沉郁顿挫等。 《芦花》这篇写景抒情散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自然,意境优美、宁静、和谐而富有生机,蕴含丰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芦花平凡自然的美,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芦花的深切热爱之情。同时结尾也隐含着作者对破坏大自然的人类的批判,告诉我们应该尊重生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