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牵引加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doc

牵引加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牵引加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

牵引加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 正骨手法 近三年来,笔者运用机械牵引配合正骨手法治疗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240例中,男130例,女110例:年龄20~30岁56人,31~40岁80人;41~50岁90人,51~65岁14人。对照组200例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20~30岁40人,31~40岁60人,41~50岁80人,51~65岁20人。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年龄20~65岁,病程均在6个月左右,均经CT、MRI检查,确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治疗期间禁用其他治疗法。排除标准:孕妇、产妇腰椎压缩性骨折或脱位,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腰椎骨质疏松,腰椎结核及腰椎骨肿瘤。 1.3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依据胡有谷主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拟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SPSS12.0 for win-dows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应用Radit分析检验。 2 治疗方法 2.2 治疗组:①器械牵引:采用日本进口PU-T3021FJA型电脑温热牵引床,用腰骨盆牵引,根据体重,牵引力为患者体重的一半加5KG,时间30分钟。②正骨手法:侧扳正骨手法:患者在牵引完成后,休息10分钟,然后俯卧位,嘱患者全身放松,医者站患侧一方,一手放在健侧肩部,另一手放在突出部位的棘突旁。用掌根部位或拇指紧紧顶住棘突,向健侧推的同时,放在健侧肩部的手成相对方向推扳。以患者的耐受力为度,一般均要过度矫正。扳住稳定1分多钟,如手感腰部滑动及“咕喽”、“咕咚”声响,即已复位,如一次没有复位,还原后再扳一次。此法多用于脊椎侧弯型。施法前后要松解患部周围紧张的组织,以减少痛感。手法则要由轻到重,不可用力过猛。手肘压法:患者俯卧位,肌肉放松,医者站患者一边,用前臂平面近鹰嘴骨处,放患处两椎体之间向下压,由轻到重,以能忍耐为度,每次重压1分钟后松解1次患部周围的组织。重者可连续施法3次。肘压时有“咕喽”滑动感即可。此法多用于生理曲线变直、后凸、风湿性脊柱畸形者。旋转正骨手法:根据患者棘突偏歪,偏歪棘突旁软组织肿胀、压痛、上下棘突间隙不等宽等体征,采用脊柱定点旋转手法。即患者端坐在方凳上,医生坐患者背后。首先用双拇指触诊法查清偏歪的棘突,如患椎棘突向右偏歪,医者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前,扳住患者左肩,使其前屈400~600,向右旋转尽量大于45°,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上顶推偏歪棘突,即可觉手下有滑动感,常伴有“咕喽”声响,治疗即告完成。如患椎棘突向左偏歪,则操作方向相反。此法急慢性均可采用,但伴有生理曲线变直、后凸或侧弯、风湿性脊柱畸形者,效不佳,多采用前述1、2两法治疗。用此法前后,先用软组织松解法进行松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坐位伸屈法:患者坐在治疗床上,两腿伸直,双腿并拢,足尖等齐,双手向前略伸。嘱患者放松肌筋,医者站患者背后,双手扶持患者的双肩背部,向前推动上身来回晃动3~4次,也可由一助手牵拉双手和医者动作协调,但不能用力过猛,应缓慢用此法。此法用于它法复位后仍不能弯腰的患者。 2.2 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方法:患者在牵引完成后,休息10分钟,俯卧在硬板床上,四肢伸直合拢全身放松,在患者身上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先中间后两侧,先背、腰、骶等部,后下肢,采用滚、揉、按、点手法。滚、揉、按、点力量,以患者能耐受、有舒适感为度。并结合新病“势急宜轻”久病“势缓宜重”的原则,一般经滚、揉、按、点8~10次,患者周身有温热感。然后在固定患部的情况下,用双下肢后扳法,使腰部过伸5~7次,继则用腰部斜扳或旋转手法各1次。最后,用拇指点、按合谷、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阳陵泉、绝谷各半分钟,再用双手叠压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垂直向下点压9次,重压3次,以病人能承受压力为度。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期间,病人要佩带腰围,卧硬板休息,且注意腰部保暖。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腰痛、坐骨神经痛消失,脊柱畸形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5。以上,能正常工作;显效:腰痛、坐骨神经痛基本消失,脊柱畸形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坚持轻工作;好转:腰痛、坐骨神经痛减轻,脊柱畸形改善,直腿抬高试验有进步;无效:腰痛、坐骨神经痛未减轻,脊柱畸形,直腿抬高试验无好转。 3.2 治疗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