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疏肝滋肾法治疗女性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疏肝滋肾法治疗女性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痤疮是一种有关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痤疮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达70%~87%[1]。由于女性患者对自身要求相对较高,且要求治疗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在临床中针对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用疏肝滋肾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选58例均为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皮疹严重程度依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1]分类法。治疗组30例,2级15例,3级12例,4级3例,年龄(24.03±5.98)岁,病程(43.13±34.11)个月;对照组28例,2级14例,3级10例,4级4例,年龄(23.83±6.32)岁,病程(45.13±32.51)个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符合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寻常性痤疮的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属于肝郁肾虚型。主要症状:面部见红色或暗红色丘疹,粉刺,或小脓疱、结节,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细弦。伴有月经前皮疹加重、乳房胀痛、心烦、失眠,大便干、小便黄。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痤疮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者;②在近一个月未有系统或局部使用对痤疮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史。
1.4 排除标准:①仅有粉刺的1级痤疮;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心、肝、肾、内分泌及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患者;④职业性痤疮或碘、溴等引起的药物性痤疮;⑤1个月内已使用其他治疗痤疮的中西药物。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疏肝滋肾方,基本方组成:柴胡10g,郁金10g,女贞子10g,淮山药10g,知母10g,黄柏10g,白花蛇舌草15g,黄芩10g,生地10g,丹皮10g,丹参15g,甘草5g。脓疱明显者,可加用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连翘15g;有结节者,可加夏枯草15g,皂角刺10g;便秘者可加用制军10g,决明子15g;皮肤油腻者可加用茵陈蒿10g,土茯苓15g,山楂15g;经前乳房胀痛者可加用制香附10g,延胡索10g。按常规方法煎煮,早晚饭后温服,同时外用达芙文(0.1%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商品名仁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0.15g/粒),1粒口服,2次/天,外用达芙文(0.1%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两组均详细交待外用药物使用时需注意事项,2周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忌辛辣刺激食物,禁用其他药物及化妆品。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1.6 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疗效[3]。痊愈:服药后皮损消退,仅留色素沉着,无新发皮疹;显效:皮损减少70%以上,偶有新疹出现;有效:皮损减少30%以上,仍有新疹出现;无效:皮损减少不足30%或反而增加。
3结果
3.1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其中痊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28例,其中痊愈7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7%,治疗组虽高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3.2 不良反应:治疗组30例患者口服药物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停药2天继续用药后消失。外用药物治疗两组共有5例出现局部皮肤潮红、脱屑,但不影响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均无异常。
4讨论
痤疮是一个多因素性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与雄激素作用,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腺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及炎症反应等有关[2]。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缺乏理想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抗生素、维A酸、抗雄激素等药物,此类药物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如异维A酸虽然能有效抑制皮脂腺分泌,但因其口服具有致畸、皮肤干燥、血脂升高、光敏等副作用,限制了应用范围和服药时间。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则导致耐药痤疮丙酸杆菌株不断出现,使临床疗效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痤疮的治疗仍是临床上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发挥中医药特色,寻求副作用小、疗效可靠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痤疮属于祖国医学“粉刺”范畴,古代医家多认为本病是由于肺胃血热上熏头面所致。如《外科正宗》曰:“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医宗金鉴》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本病是由于素体阳热偏盛,加上青春期代谢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或因饮食不节,偏嗜辛辣肥甘油腻之品,日久则中土运化不畅,助阳生湿化热,湿热循经上蒸,外发面部而成;若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甲型H1N1流感住院发热病人咽拭子病毒核酸测定排查诊断.doc
- 甲型H1N1流感可防 可治 可控.doc
- 甲型H1N1流感患儿机械通气中俯卧位应用及护理体会.doc
- 甲基丙二酸血症9例临床研究.doc
- 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特点.doc
- 甲型血友病患儿瘢痕切除整复术围手术期处理.doc
- 由袁纯清给姚奠中两封贺信说开去.doc
- 甲基多巴联合肼苯哒嗪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效果观察.doc
- 甲氨碟呤治疗异位妊娠36例护理.doc
- 甲氨蝶呤及环孢素治疗银屑病疗效对比研究.doc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