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百色市壮族学生2005年度视力状况研究.doc

百色市壮族学生2005年度视力状况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色市壮族学生2005年度视力状况研究

百色市壮族学生2005年度视力状况研究【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778.1+1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63-02 【关键词】 视力,低;横断面研究;学生;少数民族,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而百色市又是壮族人口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市。百色市壮族学生体质调研组根据“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实施方案”要求,于同年9-10月开展了第5次壮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现将学生的视力状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调查监测点校随机整群抽取7~18岁共12个年龄组壮族学生,分城、乡、男、女4个群体共48个组别,每个组约100人为调查对象。共调查4 807名壮族学生,其中城市学生2 405名,乡村学生2 402名;男生2 406名,女生2 401名。 1.2 方法 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细则要求,先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学生裸眼视力,视力<5.0为视力不良,其中4.9为轻度视力不良,4.6~4.8为中度视力不良,≤4.5为重度视力不良。对视力不良者使用串镜检查,判断屈光不正性质。如正片视力下降、负片视力上升则为近视,负片视力下降、正片视力上升则为远视,正片和负片均无变化则考虑为其他原因。 2 结果 2.1 视力不良状况 共检出视力不良学生2 095名,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3.58%。其中城市壮族学生为44.82%,乡村壮族学生为4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P>0.05);男生为39.73%,女生为4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4,P<0.01)。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学生视力不良检出情况 表2显示,学生视力不良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小学阶段(7~12岁),无论是城市、乡村、还是男生、女生,增长趋势都相对较慢;进入中学后(13~18岁),视力不良率迅猛上升,18岁时,城、乡、男、女壮族学生视力不良率均达到高峰,尤其是城市学生与女生,分别达84.18%和84.50%。 2.3 不同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程度分布 由表3可见,壮族学生视力不良程度的构成中,轻度占18.95%,中度占37.23%,重度占43.82%。小学阶段以轻、中度为主,初、高中阶段则以中、重度为主,尤其是高中阶段,中度以上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91.33%,已接近于总的视力不良检出率。 3 讨论 视力不良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儿童少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已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1]。 2005年百色市壮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的视力状况结果表明,壮族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43.58%,女生高于男生。这主要与女生相对男生平均视近工作时间长,体育锻炼、户外活动时间少有关。壮族学生视力不良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以12~15岁初中生的视力不良率增长较为迅猛。此时正值青春发育期,眼轴未定型,易在长时间视近状况下晶状体持续紧张调节,睫状肌疲劳痉挛而致近视[2];另外,由于初中生也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学习时间与强度也相应加大,这也是初中阶段视力不良率加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在视力不良程度的构成上,中度以上视力不良在初中阶段亦占有很大比例。提示在今后的视力保护工作中,应以学龄初期儿童为重点。青春期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3],应以控制视力不良发生与发展为主。 在儿童少年中,近视是造成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4]。在本次调研中,壮族学生近视检出率占视力不良检出率的99.89%。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环境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但遗传因素对学生近视的作用有限,只是近视眼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前提,仅提供近视发生的可能性[6]。大多数的近视都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其中又以视觉环境与行为因素起主要作用[7]。因此,改善学校与家庭的视觉环境,对学生近视行为及早干预,对控制和延缓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生、发展,降低中小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具有重大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的流行现状及其成因的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5,26(5):410-411. [2] 季成叶,林梅.中国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低常患病率的地区差异. 中国学校卫生,2000,21(3):208-209. [3] 徐浩锋,沈彬.广东省2005年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817-817. [4] 孙江平.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5. [5] 叶广俊. 儿童少年卫生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5. [6] 汪芳润.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