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信息传播新闻效应.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微信息传播新闻效应

网络微信息传播新闻效应世界进入微信息时代 即时通信平台的开发和利用,是体量较小的微型信息交流最早萌发和实施的切入点,从单对单的手机短信发送到手机短信群发,从文字聊天室到音频视频聊天室,从个人网站到大型网络平台的个人空间,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音频(如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平台)和微视频(如搜狐微视频平台),应该说,移动信息服务商和社交网络运营商是微信息发展的幕后技术推手,这其中,微博客的运用最为充分,影响力也最大。2006年3月,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社交网络和微博客服务工具Twitter,2009年,微博客在我国全面兴起,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客用户由6300多万剧增至近2亿,增幅超过200%,普及率由不足14%飞升至40%以上。[1]微博客用户以个人用户为主,但也不乏政府机构等组织,个人用户大多为草根民众,但明星效应也很显著;大家关注的内容多以生活、娱乐为主,但从来也不缺腐败等大小政治话题。文字也好,图片也好,音频也罢,视频也罢,超低的门槛引来超众的参与者,话语权在这些碎片中得到广泛的分享。我们已经步入微信息的时代,网络微信息的各种新闻效应应该引起新闻从业者的高度关注。 微信息的界定 关于微信息,目前还没有成熟和完整的内涵界定。百度百科仅有一位网友给出自己的见解:“微信息即快速传播信息。”这个定义仅仅道出了微信息的一个特征:传播速度快,还很不完整;有一个名曰“微观天下”的网站,号称中国首家微信息门户网站,其内容像一般综合信息网站一样,几乎无所不包;信息类型也多种多样,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都有,只是网站建设时间较短,信息量不是很大。其所有的信息有一个总的特点——短小,这正是微信息最重要的特征。 笔者也给出自己对微信息内涵的不成熟看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认为,微信息是指体量较小的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地讲,它包括一切现实形式和虚拟形式的短小信息。现实形式的微信息如便条等短小文字,绘画等小图形,简短说话和歌唱等短小音频,动作和眼神等简单身体语言,还有眼睛所捕捉到的其他短小视觉信息,等等。狭义地讲,它包括电子和数字等虚拟形态的各种类型的短小信息,如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现在,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微信息,是狭义上的理解。 体量小是微信息最突出的特点,但这是相对而言,没有很成熟的裁量标准。微博客是微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典型案例,微博客先驱者和最大成功者Twitter,把每篇微博客文字的篇幅限制在140字以内,国内大型微博客服务商也大多采用这个标准;但对于图像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的体量限制,目前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说法。国内知名网络服务商腾讯公司在推出微博客服务之后,又于2011年初推出了微信服务,这是一款针对智能移动通信工具而开发的即时通信软件,该软件针对移动通信工具所用的QQ进行创新,突破了文字信息传播的限制,实现了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在移动通信工具上的快捷传播,这是多类型微信息在移动通信工具上传播的重大突破。该软件本身免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通信时产生的少量上网流量费,深受广大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欢迎。 微信息传播的新闻效应 在网络当道的今天,微信息在众多重大突发事件中都有超越传统媒体的不俗表现。以微博客为代表,2011年,从贫困地区孩子免费午餐计划、志愿者拦车救狗、故宫夜盗到威廉王子大婚、药家鑫案,再到李阳家暴事件、卡扎菲身亡等等,微博客无处不在,而且步步抢先,知名微信息平台已经让传统媒体感到巨大的发展压力。微信息传播所发挥的巨大新闻效应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下面就其中较为突出的几种新闻效应作以简要分析: 广播效应。“3秒上传,30秒扩散,30分钟可能就有人上街聚集了”[1],这就是微博客的速度。六度空间理论认为,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可以认识你想认识的任何一个陌生人。这说明人们之间普遍存在着弱链接关系,微博客将这个理论实践得很好,它强化了人们之间的弱链接。一条敏感微信息周围聚集的人中,有发布者、传播者和反馈者,还有发酵者;它混合了单体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传播方式,使信息呈几何级的复制和传播,像病毒一样扩散[2],这样的广播效应是非常强大的。吴菊萍徒手接坠楼儿童、小悦悦被车碾压等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微信息的惊人传播速度,迅速引来亿万国人的高度关注。 围观效应。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把社会控制模式比做一个超级全景监狱,像一个没有围墙、塔楼、窗户和狱卒的监管体系,犯人被监禁在不同的牢房中,狱卒则处于最高一层牢房顶端的监视室内,他可以看到所有犯人,而犯人却看不到他,犯人之间也相互看不到[3]。这是传统的社会管理和监督体制,网络微信息传播和交流模式的广泛应用,颠覆了这个传统,在新的监管体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