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肝炎不良反应及处理.docVIP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肝炎不良反应及处理.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肝炎不良反应及处理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肝炎不良反应及处理近年来,对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随着此药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会发生不良反应。正确的识别及适当的处理,对提高病人的治疗信心及疾病的恢复,可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对2002年5月~2007年5月我科收治的慢性乙、丙性肝炎47例,应用聚己二醇干扰素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总结如下。? 研究对象? 47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38例,女9例;乙型肝炎30例,丙型肝炎17例;平均年龄38.7岁(24~53岁)。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进行PCR检测HBVDNA、HCVRNA均10?4拷贝/ml,并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周1次皮下注射。其中丙型肝炎联合利巴韦林800mg每日口服,疗程为24~48周不等。于用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32周、第48周,分别检测生化指标(肝功,血常规等),及病毒学指标,并动态观察其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感冒症状及处理:是指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注射后2~4小时出现的发热、寒战、乏力、周身关节酸痛等症状。本组病例87.2%(41/47)应用后有上述表现,但反应轻重不一,体温一般在38.5℃以下,体温如超过38℃,一般予以口服退热药对症处理或注射时间改在睡前3~4小时左右,这样有助于患者在睡眠中度过上述不良反应,一般经2~3次治疗后体温均恢复正常,且其他上述症状减轻,没有因发热而退出治疗的病例。? 胃肠道反应:慢性肝炎患者易出现食欲不振等表现,多数病例89.4%(42/47)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后可致食欲不振加重,伴恶心、腹胀、便秘等,建议患者饮水时可加果汁调节口味,保持口腔清洁,少食多餐,必要时口服一些助消化药物,一般4周后上述症状基本消退。? 体重减轻:由于发热及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的影响,部分患者63.8%(30/47)治疗中出现消瘦及体重减轻,一般在12周左右较明显,以后随着食欲的好转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减轻,体重会逐渐增加。? 神经精神症状及脱发: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多数病人76.6%(36/47)出现失眠且伴有轻微脱发、头晕(无弦晕)、注意力不集中,其中有些病人19.1%(9/47)有悲观等抑郁表现(一般12周左右较明显),但随着疗程的延长,上述抑郁表现均逐渐消失。有1例患者于治疗12周时出现多语欣快感、不能入睡而停药,停药1周后,上述症状消失。一般宜嘱病人多听音乐,多与病人沟通,使病人心态放松。吴氏[1]报道长效干扰素致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精神障碍,导致躁狂性精神病而住院治疗,而本组所有病人未发现躁狂性精神病表现。? 骨髓抑制、血象改变: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多数病人95.7%(45/47)会出现骨髓抑制而导致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一般在应用第4~12周时下降最为明显,一般白细胞总数在3.0×10?9/L以上较安全[正常(4~10)×10?9/L]。同时还要检测中性粒细胞总数,一般控制在1.5×10?9/L左右,当低于0.75×10?9/L时,则需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2]。一般在第2日或第3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即可上升,如中性粒细胞低于0.50×10?9/L则需停用干扰素。骨髓抑制的另一个表现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后会出现出血倾向,如齿龈出血、鼻衄、注射部位瘀血等,当血小板计数≥70×10?9/L时无需调整剂量;当血小板计数在(50~70)×10?9/L时可减量至135μg;当血小板小于50×10?9/L时暂停一次注射或延长10天后再进行注射,一般此时血小板均可逐渐回升,而再从90μg或135μg开始恢复应用;当血小板25×10?9/则停用,血小板减少一般在8~12周时最为明显,以后则逐渐回升。? 皮肤过敏: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激活了免疫系统,会导致皮肤出现斑丘疹。本组病例中有27.7%(13/47)出现皮肤瘙痒,其中有2例患者较为严重,在注射点外出现斑丘疹,经予以氢化考的松软膏等涂用后,皮疹逐渐消退。? 干燥综合征:本组病例中有34%(16/47)出现口干、眼干等症状,经对症处理,上述症状均减轻。? 干扰素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我国发布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指出干扰素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包括抗甲状腺抗体、抗核抗体和抗胰岛素抗体,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肾脏损害、心律失常、视网膜病变、间质性肺炎等。本组有1例(1/47)在治疗1年结束后,出现抗核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及指间关节肿痛,是否与干扰素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组病例未发现上述的其他不良反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