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探究暨治疗新突破
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探究暨治疗新突破摘要:简述目前国内艾滋病流行病学及西医治疗情况,提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综述目前国内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方面研究进展,归纳出目前中医界认为AIDS的发病外因为“邪侵”,内因为“正虚”,为虚实夹杂之证,病位涉及肝、脾、肾等脏器。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本课题组通过对中医理论学术演变的梳理,提出“五脏阴阳”这一辨证纲领及“三维守恒”治疗法则这一创新理论,并在这一创新理论指导下,在艾滋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是脏腑辨证和以阴阳为主体的八纲辨证,而两者可统合为“五脏阴阳”这一辨证纲领。且五脏各有所主,其中肝、脾、肾具有最主要的影响,由此构成“三维守恒”治疗法则的基础。
关键词:艾滋病;病因;五脏阴阳;三维守恒
中图分类号:R259.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518-04
艾滋病于1981年在美国同性恋者中首先发现。1982年9月24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提出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lciency syndrome,AIDS)的概念,指出艾滋病是不明原因的细胞免疫缺陷所导致的卡波肉瘤、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其它严重的机会性感染”。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和病毒分类学会将LAV/HTLV-Ⅲ/ARV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rl immunodeficiency vinls,简称HIV),又称艾滋病病毒。这种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从而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目前发现的艾滋病毒(HIV)有两个型(HIV-1、HIV-2)和8个亚型(A、B、B、C、D、E、F、G)。一般来说,HIV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3种途径致病。中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传播期,所面临的AIDS形势也十分严峻。我国卫生部2006年11月22日通报了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 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抗HIV药物,但至今尚无特效药。目前,用药虽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但停药后病毒仍然繁殖,因此目前药物治疗不能达到痊愈。西方所推崇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虽然大大降低了AID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药物联合使用受到许多限制,有高达60%的患者由于持续性、毒性、药物抵抗等原因导致抗病毒治疗的失败。主要问题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不能根除体内的HIV;②需要长期以至终身服药;③目前仅有5个国产抗HIV药物,昂贵的药费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使得长期服药依从性很差;④HIV-1的高变异率和逐渐升高的耐药率,使得抗病毒治疗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因此,积极开展我国特有的中医药治疗AIDS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现以比较公认的中医学辨证方法对目前中医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大致分类综述如下:
1.脏腑辨证
1.1脾脏虚损 李发枝等认为艾滋病“疫毒”首先损伤脾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受损,运化功能失常,一方面水谷精微不能吸收输布,气血化生无源,渐致心肝肺肾受损,终至五脏气血阴阳俱虚;另一方面,脾运不健,则湿邪内生,故脾气亏虚伴有湿邪,进而导致五脏气血阴阳俱虚,尤其是脾、肺、肾三脏亏虚是贯穿艾滋病全过程的基本病机。临床上艾滋病在无症状期舌质多偏淡,舌苔多偏白,逐渐出现消瘦、乏力、汗出、易感冒、食欲减退、泄泻、咳嗽气喘、皮疹、肢麻等症状,正是这种基本病机的反映。
1.2肾脏虚损 徐志明等认为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主要累及肺、脾、肾三脏,但其发生发展又以肾阴、肾阳的虚损为主要原因。《内经》云:“夫精者,身之本也”、“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可见肾精密藏是防止温热病的关键。人体精气虚损时最易感邪。艾滋病病毒大多通过密切接触,由精液、血液、唾液、汗液、泪液、尿液及乳汁等体液传播,其发病多因恣情纵欲,或不正常交媾,耗伤肾中真阴真阳,造成肾不藏精的正虚状态。于是,病毒疫邪循体液乘虚而入,或交媾之时,“疫邪”乘人体一时之虚而人。中医学把免疫功能概括在元气之中,“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故治疗应以补益肾之阴阳虚损为主。
2.病因辨证
2.1内伤情志 徐志明等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情志的太过或不及,都会导致气机紊乱,脏脏功能失调,抗病能力下降而发生疾病。艾滋病大多是通过性接触、吸毒等感染而成,而这种违法的特殊的活动由于社会法律、宗教道德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常产生紧张、忧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导致气机紊乱,气血暗耗,久之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