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临床治疗及病因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物性皮炎临床治疗及病因研究

药物性皮炎临床治疗及病因研究[关键词]药疹;危害 [中图分类号]R8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的反应;药物性皮炎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现就我院治疗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2009年间,我院共收治药物性皮炎患者78例中,其中,男性患者共5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大者75岁,年龄最小者8岁,平均年龄39.1岁;治疗时间最长患者为2个月,治疗时间最短患者为1周。78例药疹中表现为猩红热型共30例,麻疹型共20例,荨麻疹型15例,固定型药疹5例,红皮病型5例,湿疹型3例。其中,伴有明显药物热和外周血象升高者共25例。 1.2诊断标准 1)出现皮疹前20天内有明确的用药史,尤其在发皮疹前7天内有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解热止痛剂、磺胺、抗癫痫药物、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或抗结核药等药物史。 2)排除麻疹、猩红热及食用鱼、虾等异种动物蛋白的诱因。 3)有明确的皮肤损害或皮肤黏膜损害。 4)其他全身表现,如发热、血象升高等。 2 临床治疗 1)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2)如果患者无确切感染灶,即使有发热、血象升高等表现,也尽量不用抗生素。 3)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残留药物排泄。 4)一般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H2受体阻滞剂、钙剂与维生素C等。 5)对较重的药疹,及时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并防治其副作用。 3 治疗结果 78例患者均按上述方案治疗,其中用激素的患者60例。78例患者中,治疗后见效不明显而中途转院的1例,有效而中途出院的1例,在我院完全治愈的共76例。 4 病因分析 药物性皮的发生机制与变态反应相同。某些药为完全抗原,如破伤风抗毒素,白百破疫苗等,多数药物是非蛋白质,称为半抗原。当其侵入人体与体内组织蛋白(又名载体蛋白)以共价键结合为不可逆的稳定的半抗原-蛋白复合物,变成完全抗原,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抗体。此类抗原抗体产生变态反应表现在皮肤及黏膜上,即造成药物性皮炎。以后每遇同样药物即使是极少量也可出现皮疹药物性变态反应的表现不属于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剂量和毒性反应无关。发病只限于少数致敏状态的人群健康搜索。有一定的潜伏期。以皮肤发疹型为例第一次用药后健康搜索经过4~20天(平均为8~10天)的致敏期,处于潜在性变应状态,无症状。如继续用药,则4~5天后发生为变态反应。如过去用药已经使机体处于变应状态再次用药,则24h之内发生反应。有的个体可以耐受某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一旦体内发生某种改变时,反应可在数分钟至24h内出现发生了某些药物的变态反应,就有可能存在对化学结构相近似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发生交叉过敏。还可发生多价过敏,即在药物皮炎的极期对于一些结构式不同健康搜索的药物,也发生过敏,因此,在药物治疗中应予以注意。 5讨论 药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且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但最常见的有碘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类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等。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治疗的关键一是准确判断,二是果断停用可疑药物,三是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对较重的药疹,及时规范使用激素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吴敬亮,潘国英.射汤治疗鼻咽癌放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附195例分析)[J].新中医, 1991,(02) [2] 王福祥, 于晓梅, 杨朝红, 张希久.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 1994,(09) [3] 侯润安.加锌饼干治疗266例小儿锌缺乏症的临床观察[J]. 临床儿科杂志, 1989,(04) [4] 詹敏,屠善庆. 93例住院患者药疹的临床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 2002,(02) . [5] 何倩,杨国良.302例药疹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08,(02) . [6] 施若非.羟氨苄青霉素引起的药疹34例临床分析[J].上海医药, 1999,(09) . [7] 蒋成章. 267例药物性皮炎住院病例临床特征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02,(06) . [8] 尹爱武,肖嵘,李勇坚,宋艳丽,苏玉文,李亚萍,周怡新,周英,张静,李干群,文海泉.394例药疹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5,(02) .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